服务热线:15565553317

访河南省书画家刘刚

线条表达情感,笔墨传承文化——访河南书画家刘刚

中新网 王永记

      电垂青笔墨,笔耕不断抒心境;崇尚经典,心绪万物挫笔端。

  不是书画科班出身,却技法娴熟;未经大师调教,但书品画作却将中华文化与个人情感浸染其中,创作出优秀作品。这便是刘刚,一个对中华文化有独到见解,对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河南书画家。

  在中国,学习中国书画者难以计数,传承中华文化者更难以统计。刘刚不是名家,他却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文化,以笔墨特有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痴迷。

  刘刚从线描起步,漫画入手,一本最早的线描画册,他整整临了几年,如此后来他对线描的喜欢和感悟绵绵不绝。临画成为他领会古人画意的切入点,至今已近三十余年。

  说起书画的渊源,腼腆的刘刚变得滔滔不绝,但刘刚说得更多的是绘画之外的内容,对于画法技法,他几乎未提。在他看来,画画的功夫更多的是在画外,个人艺术修养与情感是书画的骨。

  刘刚的父亲读过私孰,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母亲描红绣花,方圆一绝。受其父母影响,十岁左右时开始学写毛笔字。而在练习毛笔字之前,他喜欢看小人书,尤其对小人书上的线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天赋加上父母的影响,高中毕业时,刘刚决定报考美术院校,并参加河南大学艺术系举办的短期美术培训班。然天不随人愿,上天在有意磨炼他的意志,当年刘刚并未考上,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他却一直从事相关的工作,诸如户外广告、绘画及古建筑彩绘等等,他都从事过,直到考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在郑州刘刚才有机会接触、接受专业人士指点和浓郁的艺术熏陶,如此境况,刘刚完全凭着一腔热爱与天赋在默默地坚持着。

  刘刚有着深厚的线描和素描功底,在进入电大求学之前,一直坚持画漫画,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漫画及其他作品两百余幅,这为他进行中国画创作奠定了扎实的用笔基础。

  “画画与写字一样,都需要临帖。”从最早的线描学习,到学习漫画,再到临摹古代大家的山水经典。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刘刚一直临帖、临画不断,直到现在。“经典的东西之所以能传世,技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诉诸笔端,用笔墨抒发个人情感,并将综合学识融入其中。读懂经典内涵是学习,临习佳作也是学习。”就临帖而言,刘刚说,既可局部临,亦可整幅临,根据自己时间而定,关键要有心去领悟去学习。

  刘刚坚守临古这一传统的学习方法,就好像与古人对话,以提高对艺术的感悟和追求。

  对临帖深有感触的刘刚,对高校系统的教育理解更为深刻: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从源头系统地学习,才能了解中国书画的真谛。高校艺术教育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写生,古人写生是作者遍游山水亲近自然释放情感,寻找灵性既而生悟,而不是今天到外面去,支起画板坐下来一天一幅画“照本宣科”,尤其是亦步亦趋不越雷池一步的“对景写生”。不亲近自然,就不会有灵感,但一味强调西式写生,又不按中国画规则的写生,则会令作者陷入尴尬的境地,误怪圈难以自拔。在刘刚看来,大画家的写生注重观察,增加感悟,让思绪信马由缰,寻找心灵上的共鸣。

  山水有灵,大山给作者的感悟远远要超出“无心人”所想。有一次刘刚在山里写生,晚上看山色朦朦胧胧,忽有一种空灵与神秘感,这种神秘感让他与生死连在了一起,让人心生恐惧、但又心有敬畏,这种神秘至今记忆犹新,难舍难分。

  刘刚说:“把这种感情用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同时又让欣赏者产生共鸣,那么这幅作品应该是有韵味的,也是成功的。”

  在刘刚看来,绘画融入的是画家的情感。有意境,有韵味,有气势,才能算得上叫中国画。单纯刻求画面的逼真程度和细腻效果,势必缺失一种艺术感性和鲜活力。一幅好书画作品,在现时社会对欣赏者来说需要有视觉震撼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舒悦和思想上的启迪,刘刚这样理解中国书画的含义,也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书画作。“技法如何暂且不论,意境应该优先。技与道,道是艺术最后的操守”刘刚如是说。

  线条是中国画的本质,是精髓,而以书入画,韵格更高。山水墨笔丰富,花鸟相较简约。中国传世佳作的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且每人都是“综合家”。因此,刘刚书画并进,多年下来,刘刚的书画温文尔雅,耐看耐品。

  谈到古人书画,刘刚说:“静穆、雅致、高古是中国传统书画的大基调,这是因为古人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相对于今人,要单纯得多。改革开放后,加之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今天的画家身临‘红尘滚滚’和面对商品大潮,‘繁杂’的思想和浮燥心态,催生了书画‘丰富多彩’。但这种‘丰富多彩’,并不意味着随意泼墨、胡乱涂鸦,这不仅是对欣赏者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贬低。”

  “中医看病通过望、闻、问、切,寻病因而辩证施治,中国书画亦然。”刘刚一直认为中医药与中国书画有着某种互通性,都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中医诊疗讲求阴阳平衡,虚实表里,标本兼治。中国书画布局不也讲求整体之中虚实相间、阴阳和谐、中庸之道吗?因为她们都在体现着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美术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画派,刘刚说,每一个书画派都有一个或几个领军人物,他们周围聚集了一群画风书风相近、情趣相投的书画家,这些书画派内多为师友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抑或刻意而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团体。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人刻意去模仿某个书画派并向其靠拢,刻意为之却失其本性。“书画家综合素质通过书画作品的体现,融入个人感情,这与写文章一样,需要厚积薄发,经构思,有灵感,技道一体。否则即便位列了某个书画派,那也是没有个性的昙花一现。”

  艺术的道路上绝没有捷径可走,对此,刘刚体会深切。

  中国书画创作是一个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精品的产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环节和过程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大器晚成在中国书苑画坛上是普遍现象。如果书画家耐不住寂寞,心浮气躁,就会误入歧途,陷于两种结果:其一像武侠小说中所说的走火入魔,书画作品不伦不类,空留笑柄;其二是一事无成。

  “心到、眼到、手到,是术与道的完美结合,如有更高追求,就要有道。古人受儒释道文化的影响,追究素淡的心态,书画作品如此典雅而流传。”

  对中国书画的理解,决定刘刚的书画作品大都笔墨清淡却意韵深远,这正如素装美女,没有浓装艳服,却气质绝佳,阿睹传神,娴静优雅,令人赏心悦目。






2016年7月20日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