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2018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立春”已过,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即将进入返青阶段,这一阶段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并为增加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为加强麦田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搭建夏粮丰产框架,特提出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一、当前小麦生产形势
我县今年小麦由于去年“三秋”期间,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播期较常年整体推迟两周左右,有的时间更长,播种偏晚造成冬前积温偏少,个体长势较弱,群体不足。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次生根各项指标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二、春管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晚播影响,我县今年小麦生产总体情况不如去年,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认清当前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及早动手,以“促”为主,构建合理群体,因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努力奠定夏粮丰收基础。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的实施:
(一)因地因苗,中耕镇压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土壤蒸发量加大,失墒快,麦苗生长加快。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及早组织农民在早春表层土壤化冻2厘米时普遍进行中耕划锄,以保持土壤水分,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进麦苗生长发育。中耕时要因地制宜,对于群体较小的三类麦田进行浅中耕,增温保墒,促进根、蘖生长;对于一类麦田,应进行深耕断根,控制春季滋生分蘖和地上部生长,变旺苗为壮苗;对于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土壤翘空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解冻后适时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保墒防冻,促进根系下扎。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麦田镇压时,要注意“四不压”:即早晨有霜冻时不压、早晨露水未干时不压、土壤过湿时不压、已拔节麦田不压。划锄时要切实做到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划锄效果。
(二)分类指导,科学肥水管理
1.对晚播麦田,小麦进入返青期后,应分情况进行田间管理。对长势明显较弱的麦田,要早追施速效氮肥,划锄增温保墒,以促苗早发快长,促弱转壮,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追肥,中耕与追肥一同进行,效果更好。如遇连阴雨天气,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害发生。
2.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早春应镇压蹲苗,控制春季分蘖过多发生,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亩追尿素5-10公斤。特别是今年播期早、播量大的麦田,要在返青至起身期采用镇压、深锄、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控制春生分蘖滋生,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预防后期发生倒伏。对有脱肥症状的旺长麦田,追肥浇水时间可适当提前,以防旺苗脱肥转弱。
3.对于一、二类壮苗麦田,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可在起身期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
4.对于旱地麦田,春季趁墒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5.对优质小麦,要根据苗情科学抓好弱筋小麦减氮增磷等关键技术,同时要针对不同品种特征特性,抓好纹枯病、赤霉病综合防控、预防后期倒伏等针对性技术措施落实。
另外,对稻茬麦田,还要做好清沟理墒,防渍防旱,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三)选准对路农药,科学防控病虫草害
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应以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红蜘蛛、麦穗蚜、吸浆虫等为重点,加强系统监测,及早发布预报,选准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
(四)密切关注天气,预防晚霜冻害
春季低温冻害是小麦生产上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其危害和减产程度比冬季冻害更大。春季温度回升后,随着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小麦自身抗寒能力逐渐下降,而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据调查,小麦拔节期若遇强冷空气入侵,温度急剧下降至O℃以下,持续4小时以上,麦株即会受冻。降温的幅度和陡度愈大、低温持续时间愈长,为害愈严重。各县区农技推广部门要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对旺长麦田或土壤悬松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中耕、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苗快发,促新生分蘖快长,最大限度降低冻害造成的损失。
(五)抓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
高产创建示范区麦田要精管细管,把示范区建成全县春季麦田管理的样板田,带动农民落实各项小麦春管措施。对示范区长势较弱的麦田要增施偏心肥,对群体大、有疙瘩苗的麦田要及时疏苗,实现示范区小麦均衡生长。
三、提高认识,强化指导服务
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对夺取今年夏粮丰收,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一是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各县区农技推广人员要深入田间一线,强化指导,及时发现、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要抓好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形式,大力宣传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通过技术咨询、技术讲座、发放明白纸、送科技下乡等活动,把麦田管理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三要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重大技术示范补贴等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好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率先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示范带动群众科学开展春季麦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