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淮滨人的大手笔

 芒砀客

    位于信阳市境内的淮滨县,地理位置不怎么优越,交通不怎么便利,除了水以外,资源也不怎么丰富。然而戊戌盛夏随“河南省杂文名家走读淮滨”采风团近距离探访淮滨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淮滨,是一个欣欣向荣、处处展现大家气派的淮滨。
    蒙蒙细雨中,我们驱车前往淮河文化园参观。车在一仿古建筑旁停下来,热情的主人给每位来宾分发一把雨伞。缓步登上层楼,凉风阵阵吹来,热浪一扫而光,心情分外惬意。“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散文大家范仲淹先生《岳阳楼记》中的精彩句子立马在脑海中闪现。
    现场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整个叫淮河文化园景区,规划面积达4620亩。其中“走遍淮河”景区是整个园区的核心区域,秉承“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韵”的开发理念和“梳文”“理水”“建园”“造市”的设计策略。规划设计为沿小淮河两边位置布置浓缩的淮河景观带,按照从汉代建筑到清代建筑风格,把淮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地域特色文化作主要的介绍和展现,体现出“一日走完千里淮河”“千里淮河在淮滨”的深刻内涵。我们脚下的这座楼叫镇淮楼,该楼地处走读淮河景观带的中心地带和制高点。镇淮楼原址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因淮安“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将都统司酒楼更名为镇淮楼。登上观景木凳向南眺望,不远处有一白色建筑。有人认出那是扬州瘦西湖五亭桥。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合。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为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中秋之夜,登临此桥,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景,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淮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然而几年间淮滨人无中生有,变戏法似地催生出一个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来,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这一骄人业绩的实现,缘于淮滨县决策者善于把握机遇、审时度势。
    2017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速度加快。淮滨县委、县政府瞅准这一机遇,攥紧拳头倾力发展这一产业。他们大胆尝试,采取盘活闲置土地、吸纳社会资金、政府返租厂房等多种形式,先后建起了浙商纺织产业园、苏州纺织产业园、嘉兴纺织产业园、河南刚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淮滨县纺织孵化园(又称淮滨县纺织科技实验基地)等多个重点项目,落地企业50余家,意向投资企业40余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盛夏时节,我随河南省杂文学会的文友们参观河南浙商纺织有限公司和河南刚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时,整洁时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银梭飞转,一派繁忙景象。据悉,仅这两家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纺织面料近20亿米,年产值达80亿元!
    淮滨,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淮水汤汤,船影绰绰。船和淮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血水相融。淮河纵贯淮滨全境,这里的人民以水为生,造船的本领与生俱来。近年来,淮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造船业的发展,制定出“产业化发展、集团化运营、园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战略。成立了造船产业集聚区,东起淮河 “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西至淮河大桥,沿淮全长8公里,面积近4平方公里。目前,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有规模以上船舶生产企业7家,船用配套产品企业20多家,船舶年产能力500艘,船用配套产品150万件(套)产值3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淮河流域最大的造船基地,其技术水平代表着河南整体造船水平和淮河流域的先进水平。被河南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20家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国防科工局授予“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被济南军区评为 “国防动员船舶维修中心”,承担着国防安全这一神圣使命 。
    目前园区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货运船舶制造向现代执法艇、游艇方向延伸,打造 “淮河造船基地”、“豫南休闲游艇之都”。日前,淮滨制造的冲锋舟和游艇已在宁波东钱湖亮相。著名诗人雁翔先生即兴赋诗褒扬:行人谁不夸古州,走在东湖诗情悠。淮水涛涛思叔敖,滨海犹见冲锋舟!

2018年11月27日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