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淮滨农业科技创新典范—杨晔

在河南省淮滨县提起“稻渔种养”,有一个名字格外“耀眼”。他被誉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新标杆”,一个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好典范”,他就是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晔。

杨晔,1976年9月出生于王店乡沙坝村,他家人口多、劳力少,日子尤为困苦。自懂事起,杨晔就发奋读书,决心跳出“农门”。学校毕业后,杨晔被招入淮滨卷烟厂企业管理办公室工作。可好景不长,卷烟厂倒闭了,杨晔也失业了。之后的日子,杨晔迷茫地游走于城市之间,盲目地盘算着挣大钱,结果是苦不堪言,不名一钱。

2002年底,经过反复思想斗争,身心疲惫的杨晔回到了农村,抖擞精神又干起了农活,先是栽树后是挖鱼塘养鱼,变着法在地里刨食。他细心研读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三农”发展方略和实现路径做到了然于胸。201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和资金积累,杨晔下定决心从事农业,随后便注册成立了“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选准突破口,才能赢得大发展。杨晔和他的团队进行了艰辛探索,在积极向省、市专家学习请教的同时,还先后奔赴湖南、湖北、山东、江苏等地学习考察,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稻虾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等多种种养模式,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生态环保、粮渔互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耕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稻田生产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流转、托管土地3万多亩,专业从事弱筋小麦、优质水稻、稻渔种养和种子种苗繁育、示范种植、推广回收、加工贸易及渔网研发、加工、销售等,每年繁育生产弱筋小麦种子6万多斤,孵化繁育渔(虾)苗3亿尾以上,粮食仓储能力达8万吨,并先后获得弱筋小麦防潮储存装置、病虫害防治装置及水稻高产立体化栽培装置、自净化泥鳅繁育装置等14项国家专利,成为一家具备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源头做起,进行全产业链打造,是杨晔推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他牵头成立了淮滨县稻渔种养产业联盟,吸纳107家相关合作社加盟;在县乡组织指导下还创建了党建联盟,形成了“双联盟”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大格局。在联合社内,公司实施统一供种供苗、统一配方供料、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加工稻谷、统一组织销售水产品等“六统一”制度,种养户每亩能净收益3000元以上。仅稻渔种养产业一项,就带动全县9个乡镇发展稻渔种养面积8万多亩。

“我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上学,妻子常年有病。以前靠种几亩地吃饭,一年收成一半花在医药费上。这两年,我把家里13亩责任田拿来加入田湖稻渔种养合作社,每年每亩光入社分红就收入3000多元,我在合作社务工每月工资1200元以上,妻子编织渔网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这样算下来,我家一年能有7万元进账。非常感谢杨晔,是他让我摆脱了贫困。”王店乡贫困户陈真豪深有感触地说。

“发展产业是纵向的,而为农服务中心是横向的,我们要用真心、出实招把广大农户链接到产业里、吸纳到基地来,从而实现广泛带贫和精准脱贫的目标。我将铁心跟党走,逐梦淮河滩,毕生坚守和践行‘发展农业、服务农村、富裕农民’的诺言,让父老乡亲们在工作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杨晔总是这样励志自己、鞭策自己。据了解,该公司共带动全县9个乡镇99个行政村的5744户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帮扶贫困村数量占全县97个贫困村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7月20日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