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关氏家族简介

来源:关氏同宗网




关氏家族简介





关姓,中国姓氏之一。主要分布于河南、甘肃、山东、江苏等省,尤以河南省为多,约占全国关姓的41%。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153位。



关氏图腾




关,本义是门闩。古代没有门锁,而是在两扇门上各加一个环形之物,关门时,用一根竖木插入环中,把两扇门连接而后关门,犹如插销。金文的关字是会意字,正像门上左右各有一环和竖棍,十分形象地表现了用闩关门的情景。由此引申出关闭、封闭之义。又引出关口、关隘、关卡等,如函谷关、山海关、海关等。关人是发明门闩的一群人,以此为氏族崇拜的图腾,命名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出现关姓。





关氏百家姓排行



关氏人口分布







当代关姓的分布

先秦时期,关姓活动主要在河南一带。进入秦、汉以后,关姓已经出现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魏、晋时期,关姓已发展到四川、湖北、河北。进入唐朝,关姓已成为陇西、渤海、赵郡、东海地区望族,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姓氏。宋朝时,关姓已经越过长江向南和向东南繁衍,很快进入湘、赣、浙地区,到明清时南方各地都有关姓的足迹了。 


宋朝时期,关姓约有4万余人,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当时浙江为关姓第一大省,约占关姓人口的29%。关姓主要分布于浙江、陕西、甘肃、安徽、四川,五省大约占了关姓人口的91%。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浙皖、西部陕甘川为中心的两大块关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关姓仍为4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以后。甘肃为关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关姓人口的48%。全国关姓主要集中于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四省大约占关姓人口的77%。关姓人口主要倾向朝西北地区迁移。基本形成由西北为聚集中心的关姓分布区。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关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关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全国关姓人口的27%。全国关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广东二省,集中了关姓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河北、陕西、湖北、北京,这七省市又集中了关姓人口的22%。全国形成了以北方河南、南部广东为中心的两块关姓分布带。


关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琼、广西西部、福建南端、河南、山东西部、冀晋南部、陕西大部、宁甘东部、辽宁大部、吉黑、内蒙古东北部、皖鄂大部、江苏东北,关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5%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2.2%,居住了大约66%的关姓人群。在福建中部、湘赣南部和北段、广西北部、江苏中部、湖北南段、川渝北段、宁夏西北、甘肃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陕晋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中部、辽宁西部和南端,关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0.15%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7%,居住了大约19%的关姓人群。


关姓其中一支有一特点,其姓名为三个字,完整轮回为10代,其中所含金水木火土分别在第三、第二个字,如关天培(土字派,在第三个字)、关汉卿(水字派,在第二个字),均为该支成员,河南淇县保存有关姓家谱,该分支明朝初期由山西迁至河南。




得姓始祖




关龙逄、关尹喜、乌扎喇·关保。




关氏起源




  • 源于董姓


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养龙高手董父,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姓源》、《通志·姓氏略》记载,颛顼有个后代叫董叔安,擅长养龙,古代称马为“龙”。董叔安的儿子叫董父,在帝舜执政时期负责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在古代,“豢”、“关”二字同音通用,所以后来又写作关龙氏。在董父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号为姓氏者,称豢龙氏、关龙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龙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关龙氏族人中,有个著名的人物叫关龙逄,是夏王朝末期夏桀执政时期的一位大夫,曾因功受封于黄河北邑,因此史称其地为“关邑”。一直到了春秋时期的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晋景公姬孺十三年,公元前587年),晋国的中军元帅、正卿栾书被封于关邑,才改置关邑为“栾邑”,就是今河北省的栾城市。


关氏始祖关龙逄

  •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周王室大夫尹喜,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春秋时期,东周王室大夫尹喜在军事重镇函谷关任关令(今河南灵宝),世人称其为“关尹喜、关尹令”。也有的学者认为,“尹”就是周王朝时期的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的官名,“喜”为人名,实名应为姬喜、或姬熹,他的官职为尹,负责守函谷关,因此史称“关尹喜”。相传,当年道家老祖老子李聃西游出关时,曾为关尹喜的热情款待而感动,因此为其写下了著名的道家真典五千言。关尹喜将此文誊写为《道德经》传播于世以后,也弃官追随老子学道去了。后来,关尹喜还道成为仙,羽化飞升而去。在关尹喜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多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尹氏、关阳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尹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东关嬖五,属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记载:“东关,晋东关嬖五之后。汉将军北亭侯东关义”。嬖五,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大夫,他是晋献公姬佹诸执政时期(公元前676~前651年)最受恩宠的大夫之一,受封在都城东关,因此史称其为“东关嬖五”。这个东关嬖五,就是流传千古的“二五”这类嘲讽人之口头禅的源头。在东关嬖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东关氏,世代相传,直到汉朝时期,还有大将军北亭侯东关义,就是东关嬖五的后裔。在东关氏族人中,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关氏、东氏,世代相传至今。


尹喜

  • 源于官位

出自春秋时期越国官吏关弓,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弓,就是弓箭手,是春秋时期越国对使用弓箭为主要兵器的军队之称谓,其统领即称“关弓”,分属各级军制。在关弓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弓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弓氏,世代相传至今。要注意的是,只有该支关氏的正确读音不作guān(ㄍㄨㄢ),而读作wān(ㄨㄢ)。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关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津,是春秋时期专职掌管市场货物的进出关卡,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其职类如今天的海关署官员。在关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津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津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商、周时期官吏关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人,是商王朝时期就有的官吏称谓,就是专职管理贵族墓地的官吏,多由墓主家族人充任。在古代,“关”就是指墓门。西周时期,关人之职由春官府司管辖,兼责巡视历代君王墓地,以防盗掘。在关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关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关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孔,实际上是一种军制工匠的称谓,原来是在斧、钺一类兵器的锛部钻孔,以便绑在木柄之上。西周晚期以后,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不断进步,关孔逐渐改为专职负责在斧、钺类兵器的刃部锻镶青铜、康铜、钢口,使该类兵器更加锋利和经久耐用。关孔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在关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孔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关氏、孔氏,世代相传至今。


  • 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瓜尔佳氏,满语为Korgia Mongu,清朝中叶以后,瓜尔佳氏多冠汉姓为关氏。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里(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siha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关氏、华氏、胡氏、扈氏等。


《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⑴.蒙古族瓜勒给亚氏,源出蒙古乃蛮部。⑵.蒙古族那牙勤氏,亦称那牙吉歹氏,祖先就是在《蒙古秘史》中所记载的那位忘恩负义却得势的蒙古族远祖孛端察儿。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⑴.满族卦勒察氏、⑵.满族关佳氏、⑶.满族赫齐拉氏、⑷.满族洪鄂氏、⑸.满族洪佳氏、⑹.满族洪鄂春氏、⑺.满族索尔济氏、⑻.满族乌苏氏、⑼.满族寇拉氏、⑽.满族乌扎喇氏,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为关氏。


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鄂伦春族古拉依尔氏,满语为Gulalr Hala,世居长白山区,清朝后期多冠汉姓为关氏。该支鄂伦春族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ㄍㄨㄢ)。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壮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姓关氏,世代相传至今。




关氏历史名人





关姓历史名人,有武圣关羽


五代后梁画家关仝,工画山水,好作秋山寒林;


宋代太学博士关景仁,多才多艺,音律、历数、草隶、图画无所不精,尤长于诗,有《关博士集》;


明代画家关思,善写山水,晚年所作,苍润恬静,以画名重海内,与宋旭齐名;


元朝戏剧家关汉卿,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传世优秀剧作;


共高级将领、八路军120师政委关向应,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关盛志,安徽六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顾问等职。





2021年11月4日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