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淮滨乌龙集时代的小吃与美食

作者:宫杰超

乌龙集时代的饮食业,被称之为:勤行。“勤行”是什么?顾名思义,是一种辛勤劳动的行业。经饮食的原材料加工、烹饪,为社会行人住客提供饮食方便,为城市居民减轻家务劳动,提供工作效率,起到补充作用,因此,它是群众生活、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行业。

民国末年,历经几十年的战乱,军阀、贪官污吏、恶霸、土匪轮番上阵,把广大劳动人民折腾的奄奄一息,乌龙集发展停滞。餐饮业没有任何炒菜,只有几家小本经营的饭店。炒菜是解放后才有的。

乌龙集时代的饭店主要经营杂烩汤、俏饭(米饭)或汤面条。所谓杂烩汤,其实就是一锅烩煮的大锅菜汤。杂烩汤里有烹炸过的肥肉,酥肉、块鱼、小鱼、虾、血冻、水豆腐、千张豆腐、绿豆圆子、白菜、粉条等。满满一碗杂烩汤,一碗俏饭,便宜实惠,一个人尽可饱餐。这也是后来淮滨街头“杂拌火锅”的雏形。

现在火热的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而淮滨地域的饮食文化,同样始于大江大河的码头。纵使相隔千里,底层劳动人民从生活中汲取智慧,改造生活的原理似乎差不多:能充饥、粗糙、便宜、方便。杂烩汤是乌龙集较早的街市小吃之一,它为众多赶集人和生意人提供了午餐充饥。
解放前夕,淮滨当地的菜肴与烹饪技术也开始有了发展。烹饪方法很多,如煎、炒、汆、炸、烧、 焖、溜、扒、煨、酥、蒸、酿、熬、烩、拔、烹、酱、炙等各具风味。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潢川籍的丁家声来此地经营饮食业。当时因本金小,仅能做馍、打汤。后来街邻得知他有精湛的烹饪技术,就集资相助,开设了馆子。
1952年,潢川专署供销合作总社刁文启调到淮滨。刁在1940年绐丁家声当过助手,酷爱饮食工作,两人重逢,携手展艺。从此,淮滨莱肴烹调大放异彩。如“雪里藏珠”、“凤尾虾”、“红扒鱼翅”、“松刺鱼”、“烤方肋”、 “蕃茄爆三白”、“糖醋鲤鱼”等,菜肴香、味、色、形倶佳,这是淮滨从未有过的。
在建国前的乌龙集饮食业,随着淮河水上运输和水上贸易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截止1949年,全镇有:馆店6个,饭店14个,混沌铺3个,其他饭食摊20多个,总计近50家。他们是一家一户独自经营,自采原料,自制成品,自行销售。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大致为四种:

(一)以店招来。主要是馆店和饭店,有一定的经营场地,设备和用具,为顾客提供方便,服务态度十分热情,如打水、端茶,介绍饭菜、价格、服务到桌、先吃后算,常来客人可短期赊欠。

(二)送饭上门。按照顾客指定的地点,由馆店将饭菜按时送到。不论距离远近,不讲卖钱多少,有求必应,为求扩大各自的业务范图。

(三)担挑出门。一般是馒头、打汤的小作坊,他们居住偏僻,游人不易去到,就将做好熟食担到固定的地点,边叫边卖。

(四)走街串巷,提篮叫卖。这种经营方式是本少利微的小户人家,卖些油条、麻花、烧饼、卤肉等快餐食品。

在当时的乌龙集饮食业中,有三家饭馆经营,方法别具一格,长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喻为勤行三魁。
(1)精制细作广博众望
丁家声馆店,店小人手少。但他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独树一帜。制作的莱肴使人“看而垂涎”。“食而生津”,盛名盖市。众家请客,官场包餐来此甚多,虽然价高,客人却不计较。
(2)薄利广销招来游人
崔元龙馆店,家中人多(十余人),消费量大,一般馆店难以维持。但是,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薄利广销。为了扩大影响招来顾客,不计一时得失,有时照本拍卖。因此,局面很快打开,四方顾客熙攘盈门,居家老小前呼后应,一派繁忙,生意越做越旺。
(3)视其所好独拦一方
高德举馆店,技术力量贫乏,菜样单调,在当地名望不高。但他能独其所好,以“劈头浇”(相当现在的杂烩面)作“王牌”, 迎来外地的柳货商、杂货商等客人,接踵而来,有的一住数天。他们肩担贸易,食量较大,“劈头浇”是他们理想的饭食。
乌龙集街市和家常小吃,大致明细如下:

卤菜类小吃:猪肉、卤牛肉、卤鸡、卤烧鸡、卤鸭、卤鹅、卤青鱼(鳖)、卤各种杂水。

油炸类小吃:绿豆馅糍粑、油条、油酥角、油饼、油香、油疙瘩、菜油角儿、糖糕、麻圆、麻花、麻叶儿、洋糖果、馓子等。

面食类:鸡蛋灌饼、烧饼馍、油酥馍、鏊子馍、水烙馍、盘条馍、杠子馍、枕头馍、锅巴儿馍、锅坎馍、老鳖吸水馍、菜盒子馍、韭菜馍、千层饼、三角包子(水煎包)、肉包子、细分(粉条)包子、菜包子、糖包子、豆沙包子、米面糕、蒸面条、捞面条、杂面条、豆杂儿等。

汤羹类的小吃:有胡辣汤、鸡汤、鸭汤、鱼汤、心肺汤、大肠汤、羊肉汤、牛肉汤、猪蹄汤、排骨汤、胫骨汤、肉丸子汤、鱼丸子汤、素丸子汤、鲶鱼汤,瓢子汤、蚕豆汤、虾仁儿汤、鸡蛋汤、水饺、混沌、鸡蛋羹、荷包蛋等。
豆制品小吃:有水豆腐、千张豆腐、二薄豆腐、豆饼儿、臭豆腐、毛豆腐、豆渣团、炖豆腐、豆腐汤、豆腐脑等。

凉调凉拌的小吃:除了各种调拌卤菜外:调“大白菜末”(俗称雪花菜),调水豆腐,调豆皮,调二薄、调粉皮、调凉粉儿、调豌豆粉儿、调莴笋、调松花蛋(变蛋、皮蛋)、调芫荽(香菜)、调荆芥、调萝卜。调黄瓜、调菜瓜。调甜瓜。调茄子、调番茄、调青大豆、调花生米、调菠菜、调韭菜、调苋菜,调灰灰菜、调丫丫苗、调千芝麻头,调野苋菜、调马齿苋、调马兰头、调蒲公英、调鹅儿菜(蒲公英),调田刺芽(枸杞)等。
回望过去,建国前后只有简单杂烩汤、米饭、面条,到如今,淮滨的饮食业已发展成为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多元化体系。现代淮滨的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餐馆林立,从传统的淮滨地方小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佳肴,应有尽有。

总结而言,淮滨的饮食文化从过去的简单粗犷,到如今的精致多元,不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淮滨的餐饮业积极创新,融合各地美食精华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但同时,民众对食品安全也变得更加关心。饭店用的什么油、用哪个部位的肉,是不是冷冻的预制菜,里面有没有科技和狠活等等,它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健康与福祉。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期待淮滨的饮食文化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更多食客带来味蕾上的惊喜与享受。

2024年8月15日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