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安徽伪政权研究——以蚌埠为中心
作者:yuxuren的博客
一绪论 沦陷前的安徽
在日本未侵入安徽之前,安徽一直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省份。历代统治者都励精图治,把这里作为自己重要的依仗。特别自从明清以来,安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而政治地位也得以提升.
经济上,明清以来,徽商的发迹及兴盛,推动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政治上,安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自从宋朝以后,经济中心南移,东南方取代西北,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安徽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大省.在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曾发生过许多举世闻名的重要事件。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项羽垓下决战,张辽逍遥津大战,太平天国时期将领陈玉成的太平军和清军大战于三河镇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安徽在中国版图上的重要地位.进入民国时期,安徽也为各路军阀所角逐的对象,先后有段其瑞,陈调元等军阀入主.
文化上,安徽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安徽是老庄的故里.明请时期的徽州文化也是名盛一时.在清朝,桐城派也取得了考据学方面的辉煌.进入民国时期,安徽人更多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胡适,冯玉祥等都是民国时期的大豌,他们都来自安徽.
二,日军进攻安徽及安徽各地沦陷情况
1.蚌埠的历史.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1667年设),后属安徽省淮泗道。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凤阳5县分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改属安徽省第四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沦陷时期,蚌埠设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
2安徽的逐步沦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卢沟桥进攻。国民党第29路军吉星文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开始.10月,上海沦陷.11月26日起,日军先后出动飞机数百架次,轰炸广德、芜湖、安庆、阜阳等地城区.同日,日军第十八师团进攻广德县城,国民党第一四五师奋力抵抗。30日,广德县城失.广德是日军侵入安徽的第一站,12月
5日郎溪失陷,6日,宣城失陷。10日.芜湖沦陷。11日,当涂沦陷2.2日全椒沦陷。23日,日军占领马鞍山矿区。24日,滁县沦陷.1938年2月2日,2日定远、风阳、蚌埠相继失陷.5月14日屯溪沦陷。6月安庆失陷.18日,萧县沦陷。19日,宿县沦陷。24日,砀山沦陷。30日,涡阳沦陷.10月28日东流(今届东至)、贵池沦陷.
安庆的失陷标志着安徽基本为日军所控制.安徽人民自此承受着日本侵略军的统治.
三伪维持政府及伪省政府的相继建立及统治
1伪维新政府的建立.
日本占领南京后,先后成立了伪维持会和伪维新政府.日军每占领一处城市,都会相继续成立维持会来帮助日军维持秩序.日本占领安徽之后同样如此,在占领芜湖,蚌埠和安庆等大城市后,都成立了类似的伪维持会.采用"以华制华"的手段来维持统治.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蚌埠,3月即由汉奸傅君实、唐少侯、秦松亭等人在蚌埠组建所谓“维持会”,由傅君实任会长。7月,又成立“蚌埠自治委员会”.
日军在南京城秩序稳定后,成立了以梁鸿志为首的维新政府.而日本占领安徽之后,作为南京名义上的下属省份,同样也需要成立一个维新省政府.因此安徽伪维新政府也就应运而生.
1938年6月12日,日伪南京维新政府任命倪道踉为安徽省省长.1938年10月28日正式成立了伪安徽省维新政府.悬挂五色旗.省会设在蚌埠.沦陷各县也陆续成立县治,设立县政府,区署及乡镇公所.对此,安徽伪政权所创办的蚌埠新报运用大量篇幅为此做了报道.
2伪维新政府改为伪省政府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日本方面的支持下,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
2安徽伪政权的行政区域及区划
日伪时期,由于日军并没有占领安徽的所以地方,所以敌伪并没有控制整个安徽.其势力范围在津浦,宁芜,淮南三铁路沿线的城镇及长江两岸的城镇.县所下辖的区域面积不大,约占原来县区的百分之二二十至五十不等.
具体说来,伪安徽省政府所辖的县计有:凤阳,五河,灵壁,怀远,天长,嘉山,定远,滁县,来安,全椒,寿县,凤台,合肥,巢县,含山,和县,芜湖,当涂,繁昌,无为,宣城,郎溪,广德,铜陵,贵池,桐城,怀宁,东流,望江,宿松,至德等32个县.另设田家庵一个特别区.
怀宁,望江,宿松,至德,东流,贵池,桐城,铜陵,繁昌等九个县,在1943年以前,这些伪县政权是受日寇直接指挥的,这些县属于日军第六旅团的防地.
1944年罗君强当上省长不久,于当年的6月27日将全省分为八个行政督察区,实行专员公署制度.
3伪政权的军事系统
安徽伪政权的军事系统主要又三部分组成:伪中央军,省保安团,和日本军认可的部队.中央军就是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正式收编的部队,番号为第一方面军第六师,第七师,独立团,其中第六,第七两师后来缩编为第四师.上项部队,驻在安徽时间比较长.还有财政部税警团和国府警卫师,在安徽时间比较短.地方军就是省保安团,县保安队.第三是未经伪中央收编,仅仅取得日军口头承认的部队.例如皖中清乡司令部,中央第一师,皖南独立方面军等等.
(一)伪中央军
第一方面军第六师师长沈席儒,师部驻巢县,兵力分布于淮南线南段;第七师师长王占林,师范驻扎合肥,兵力分布于淮南北段.王占林有枪2000多条,沈席儒,刘占奎各有1600多条枪,总兵力为5000多人.所有薪饷,服装,配备等均由伪中央发给.
第一方面军第四师,是上述第六,第气两师于1943年缩编,加上刘占奎的部队合并组成的,师长王占林.第一方面军独立团,团长刘迈,团部驻安庆,有枪1500条左右.薪饷,服装,配备等均由伪中央发给.
财政部税警团,是1944年罗君强充当伪省长时期组建的.分别驻守在蚌埠,芜湖两地.1945年随罗君强调往上海.
国府警卫师第二师,是1945年2月林柏生充当伪省长时期带来的,师部驻蚌埠.
(二)省保安团
1943年伪省长高冠吾成立省保安处和安徽保安第一团,有枪300多条.1944年随高冠吾调往江西.
各县保安大队:各县城保安队的枪支多寡不等,最多的不超过500条.所有的保安队的经费,都是向当地老百姓勒索和摊牌取得的.
(三)日本方面认可的部队
甲,皖中清乡司令部.它仅仅是得到驻守安徽的日本军队认可的一个伪组织.司令吴道南.他们共约有500条枪.他们的经费,主要是靠烟苗罚金和贩卖烟土来维持的.
乙,伪中央军第一师.师长刘占奎.驻守无为汤家沟,有枪2800多条,经费也是向人民勒索的.1943年改编为伪第一方面军第四师第3团,部队调巢县.
丙,皖南独立方面军.原来是川军的一个师,1944年叛变投敌,经日军驻安庆的第6旅团长多田认可后改编的.原来三个团,改称三个师.有枪5000条左右.总司令张昌德.师驻繁昌.1945年移防贵池.
伪军头目的来路有几种,一种是旧军官;如王占林.一种是赌棍,瑞沈席儒,还有青帮流氓,如刘占奎;吴道南是地主.可以看出他们的出身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起到维持地方治安的作用,只会和日本侵略者一起残害和压榨沦陷区的安徽人民.
4伪省政府的人事安排及更迭
(一)省政府人事更迭从1938年10月28日维新政府成立起,一直到1945年8月17日伪省政府垮台这近7年的时间里,安徽一共经历了六届,共四位伪省长.他们分别是倪道踉,高冠吾,罗君强,林柏生.
第一届省政府:省长倪道踉,政务厅长邓赞卿,财政厅长唐少侯,建设厅长贺佑民,教育厅长吴稚久,警务处长.
第二届,改称省政府,为主席制,伪主席倪道踉,民政厅邓赞卿,财政厅唐少候,建设厅长马骥材,教育厅长钱慰宗,秘书长傅君实,委员张拱辰,胡大刚等.
第三届:伪主席高冠吾,民政厅王震生,财政厅傅君实,教育厅长钱尉宗,建设厅马骥材,秘书长谢泽同,警务处长徐仲仁,副处长魏曙东,社会处长胡志宁.
第四届恢复省长制:伪省长高冠吾,政务厅长刘祖望,财政厅谢泽同,教育厅长钱慰宗,建设厅长马骥材,警务处长魏曙东,交涉署长傅君实.此外成立保安司令部,高冠吾兼司令,保安处长李幼卿.省政府委员改为参事.又成立清乡司令部,高兼司令.调谢泽同为清乡局长.傅君实己任财政厅长.
第五届:伪省长罗君强,政务厅长胡泽吾,财政厅长傅君实,警务处长满其蔚.清乡局移至蚌埠,局长魏曙东.另增设补补给委员会,主委胡宗玉.另外成立绥靖公署,罗兼任绥靖主任和保安司令,绥靖参谋长兼保安处长郭某.安徽日报社社长刘德萱.
第六届:伪省长林柏生,政务厅长,范谔,财政厅长傅君实,教育厅长许某,建设厅长谢雪松等.
蚌埠设有安徽省高等法院和检查处,凤阳,芜湖.怀宁设有地方法院,检查处及看守所.蚌埠,芜湖,安庆三地不设市,市区分别由凤阳,芜湖,怀宁三县政府管辖.蚌埠设省会警察局,芜湖,怀宁设县公安局.
(二)四任省长
(1)倪道踉.(1938.10.28-1941.12.19)倪道踉,安徽阜阳人,号炳文,是北洋军阀倪继冲的侄子.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四,被称为"四爷",倪继冲督皖时,有"四爷党"之称.倪继冲在1913年的讨袁战争中支持了袁世凯,后被袁任命为安徽都督.倪道踉凭借他而涉身仕途.其野心不小,1924年和王揖唐争夺安徽督军职位而败下阵来.此后多次想染指这个位置而未果.抗日战争为一些民族败类提供了机会.为了圆省长的"美梦",他当了汉奸.于1938年10月28日,成为安徽伪维新政府主席.后来,汪精卫定都南京,建立伪政府.安徽维新政府随即改成省政府,倪道踉这个主席也就变成了伪政府时期的安徽第一任省长.
倪道踉主政之后,一开始在重用亲信的同时,也不得不依仗一些王揖唐的原政府实力派人员,如政务厅长邓赞卿,财政厅长唐少侯,建设厅长贺佑民,教育厅长吴稚久.但是在随后的改组中,王派的人员全部被清除.安徽省政府成了倪道踉的一统天下.
由于伪政权的性质所决定,伪省政府自其一诞生起,就注定了其傀儡的命运.倪上任之后"一事未行,必先请示日寇;一令待发,必须日酋署名".其在权限的各个方面都被日本主子牢牢控制.因此基本上没有自主的权力.在推行政策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极其有限的.
倪道踉的生活比较腐化,烟赌俱精.他的家是名副其实的赌窟烟场.他的作风不好,也极大的影响到下面各级官员.上行下效,相习成风.同时宴会频仍,铺张浪费严重.各专员,县长,驻扎在各县城的军政长官,在每月月终,必须来蚌埠向省长汇报情况一下,每次到来就大排筵席,大摆赌台,大抽鸦片,大请同僚.
倪道踉在任时期,对安徽人民犯下不少罪行.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所任用的人选上面.比如他起用了著名的赌棍沈席儒为绥靖师长;他还支持龟头赵瀛洲,收容良家妇女设立慰安所,供日军发泄兽欲.;任用秃子吕老六在芝麻巷开赌场,公开贩卖海洛英,以毒害人民,敛取暴利.倪的行为引来了多方面的不满.有人曾经上书到南京政府,弹劾他,就是因为他犯下的罪孽太深,民怨沸腾.
由于伪政权的组建比较仓促,而且伪官员的来路各异,所以本身的内耗也非常严重,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经常发生.
(2)高冠吾.由于倪道踉不得人心,所以很快下台.接替他出任安徽省主席的就是高冠吾.1942年1月1日伪江苏省政府改组,原主席高冠吾调往安徽.
沦陷时期在蚌埠的安徽省日伪政权
民国27年(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蚌埠,3月即由汉奸傅君实、唐少侯、秦松亭等人在蚌埠组建所谓“维持会”,由傅君实任会长。7月,又成立“蚌埠自治委员会”,不久改为凤阳县公署。10月28日,在蚌正式组建傀儡政权伪安徽省维新政府,由倪道烺任伪省长,设置有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警务处等。
民国29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在蚌的伪安徽省维新政府改称伪安徽省政府,倪道烺任伪省主席,设置有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警务处、粮食管理局、社会运动指导委员会等。
民国30年12月,伪安徽省政府主席(省长)改由高冠吾担任,新增机构有清乡事务局、清乡驻皖办事处、税务局、印花烟酒税局、税务查缉处、物资调查委员会、经济局等。民国32年12月,由罗君强担任伪安徽省政府省长,到民国33年12月,改由林柏生任伪省长(翌年元旦就职),直至民国34年8月。
沦陷时期,在蚌的日伪省政府均聘用日本人担任经济顾问和军事顾问,掌握经济、军事方面的实权。另外,日伪还在蚌设置各种军警宪特组织。民国29年5月,汪伪中央特工总部在天锡里设安徽区蚌埠特工站,站长徐国璧。另设有警务署、警备队、水警队、侦缉队等。民国32年11月,汪伪特工总部安徽区蚌埠特工站更名为政治保卫局蚌埠分局,内设总务、情报、组训、侦行股和电台,另有一支名为“挺进第三队”的武装部队,辖怀远组、临淮组、五河组、明光组。分局外围组织为“蚌社”及其黎明文艺社、黎明球队、商民业余联谊社等。日本投降后该分局解体。沦陷期间的民国29年,国民党重庆方面曾派人到蚌埠开展收集日伪情报的工作,但翌年,一些人为特工站逮捕后便叛变,投靠日伪成了便衣特务。在蚌埠的日伪政权除拥有宪兵队特务组织外,从民国28年开始,还广泛网罗汉奸,建立以公馆、工作班、密探队等为名的便衣特务组织,至民国33年,这类便衣组织多达40余个,有便衣特务三四百人。其中仅以公馆命名的,民国28年建有童公馆、高公馆,民国29年建有安公馆,民国30年建有川华公馆,民国31年建有良公馆,后期还建有聚安公馆、清川公馆等。各公馆特务四出活动,镇压抗日民众和爱国志士,并经常拦截商货,滥杀无辜,无恶不作。
沦陷时期,伪凤阳县维新政府(县政府、专员公署)也设在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