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淮滨县域的古集镇

尤新峰

   集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淮滨地区平原以农业为主,农业资源和水利资源都很丰富。基于生产、生活资料交换、流通的需要,历史上集镇非常发达。淮滨的集镇都沿淮河、汝水一线分布,明、清两朝的集镇达到最大密度。元末明初之前淮滨地区隶属于包信县,由于资料太少,明之前的集镇发展情况不是很清楚。近年来。根据清 《息县志》《固始志》《光州志》以及出土碑刻造像文物,可以略知明清以来的集镇发展状况。
    淮滨地区最早的集镇当数期思镇,它原为西周蒋国故都,两汉至隋为期思县治,唐初县废入固始,为固始第一大集。明清至民国淮滨境内最大的集镇当数乌龙集,民国的乌龙集是息县的第一大集镇。“乌龙、包、张”三镇,乌龙集居其首位,包信、张陶集紧随其后。乌龙集规模大是因为它占有淮河码头这个天时地理,汉代以前,淮河紧邻期思,码头兴盛,那时的发展规模是其它县城内集镇不能比的。历史上邓湾集的规模也是很大的,2008年台头宋湾老学校出土的明朝正德年间汉白玉佛造像上刻有:“大明园,汝南郡,息县邓湾里茶塘湾,龙王社区”的字样,说明明朝正德年间邓湾集就是里级行政驻地。
    根据清乾隆《光州志》载,淮滨境内设有期思里;邓湾设邓湾里;新里设白亭里;芦集设罗服里;台头设回淳里;栏杆设仁和里;淮南集设白里;淮汝集设黄岗里;防胡设庄里;汝南镇(赵集)设安化里;固城设涧头里;张庄集设明德里;北庙集设普照里。里大概类似于今天的乡、镇级地方政权。上述集镇绝大部分今天仍为乡镇机关所在地,其中黄岗里的淮南汝集原在洪河入淮口南岸的谷堆集孙岗村,今因洪河的变动早已废弃。其它如王店、北庙集在行政区划上互有变动,北庙撤去乡级建制,王店为乡政府驻地。
    根据清 《光州志》、《息县志》、《固始志》记载还有一些颇具规模的集镇如:临淮集(在今芦集乡淮滨村附近)、吴家集(今邓湾集西北)、吉庙、杨家集(今新里镇杨集村)、马李店 (今麻里)、张村店(今张里乡驻地)、三空桥(今三空桥乡)、马家集(今马集镇)、凤仪集 (今固城东已废)、马关店 (今王家岗乡马关村,已演变为洪河桥头)、两河口(今王家岗乡两河集村)、谷堆集(今谷堆乡政府驻地)。农村集镇虽然是农村经济和生产资料交换的需要,但其发展也会受到经济发展、行政建制、交通建设布局、河道迁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很多古集镇今天已经消失,比如,芦集范围内的临淮集、邓湾范围内的吴家集、台头范围内的胡家集、固城范围内的凤仪集、瓦庙集、小街子、赵集范围内的黄坂镇、王家岗范围内的两河口集、任武集、徐家集、谷堆范围内的上瑶集、期思范围内的袁店子、徐家滩、张庄范围内的任家店、新里范围内的杨方楼、杨像集等16个颇具规模的集镇今天已经成为一般村落而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交流功能,但也有一些古村落集镇今天仍发挥着经济交流作用,作为淮滨乡镇一级集市交流服务的补充,比如谷堆集、三空桥、王店子上升为乡镇经济中心,郭集、麻里店、高林集、马埠口、马关集(已变成洪河桥头)、北庙集、老栏杆、吉庙、张门集仍然是淮滨农村经济物流交换中心,继续为农民服务。
    根据历史记载,淮滨地区的小集镇历来分布较稠密,到清朝乾隆年间曾一度分布有小集镇41个,平均29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小集镇。这种发育=展与分布是当时小农经济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淮滨地区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质的飞跃,基本形成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主要地缘关系的小集镇为补充,有目标有规划的逐步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心小城镇不仅仅满足物资交流交换,而且具备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活社区、生产企业、就业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小城镇建设向着适于人居和大力推动社会、经济、文
化、政治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2017年4月13日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