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融融:父亲的严惩

       明天大弟就要回了。今天午餐兄妹又聚在一起,说起了母亲喊我们的口头禅“乖乖儿、乖宝宝,乖孩子……”后,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严惩事儿来。

      么弟因工下乡去了,大弟军成了主角,接着说:“我小时算是家里最挑皮的,上面一拉排三个姐姐,有我自不必说爷奶家人有多宠了。就因带一帮孩子好去场屋里玩,此时看场的六叔就用鞭子赶我们,我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给他编顺口溜,六叔六叔,光棍六叔,不让我们在场屋里玩,要打一辈子光棍……六叔状告父亲。父亲就先罚我站,不让吃饭,后把书包收回,叫我去场屋跟着六叔放牛……我哭着说,不给饭吃,我去讨饭,但学是一定要上的,父亲也不多说,立即给我一个小筐,放进一个草帽,还给一支打狗的棍子……母亲在旁边流泪,也一声声乖乖儿劝我给六叔道歉,从此保证不在跟孩子们叫六叔是光棍顺口溜……那一天我没有吃饭,去场屋给六叔道歉,还跟他一起放一天牛……只待到了六叔跟父亲为我说情后,父亲才将书包给我。”就因此事后,我知道错了就要道歉,学会尊重人。

      二妹贞儿接着大弟话头说:“你还记得有一年吗?生产队里分南瓜,我家跟前后院的四叔小叔挨着,他们把大的挑走了,只有小的留给我家,我和你看不过,就讲嘴,小叔打了我们俩不说,还跟父亲告状,父亲不但不问为什么?还把我们书包收回,当天不让上学,去队里放牛,还珠连到在家两个上小学孩子一律停学,后来老师找上门来。他们个个说我们家孩子在班内都是最好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还说愿意教这样的好孩子,怎么能够停学呢!父亲当然不会真这样做,他是反剌激我们的好学,让我们更加珍惜学校的时光,一定要好好学习。可不是,当我们再到课堂听老师讲课时,就倍感亲切。这才是父亲的真正用意啊!我们从来不认为父亲严惩不好,而且是成就我们认识人生,还加速让我们认知做人得有大度量,不可计较,遇事抱吃亏的态度,这是父母在我们小时交给我们成人的法宝。……”说到这里,大家都开始赞同严父慈母爱之有方,待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更感父母爱的刻骨铭心。

     父亲身教更胜于严惩。爷爷奶奶活着时,都和我们住一个院里,每次父亲开会回来,首先是拜见爷奶,奶病了,他亲手端饭送药,奶走后,更是关爱着爷爷,每次从外回来,先进爷爷房子问候他老人家,那时爷眼睛失明,几乎足不出户,就在床上打坐。

     他最不容孩子不敬老人,连他最疼爱么女月儿,她也要严惩。一次月儿出于好奇,悄无声息地去拔根爷爷那一尺多长的白胡子,让他伸手抓住,交给了父亲,父亲严惩么妹,罚站,不给饭吃,将书包收回,让她下地弄草喂驴。小妹哭着说:“我长大,你就老了,我就不养活你了……”话说出口,逗乐父亲,他哈哈大笑:“好啊,月儿胆大了,不养我老,那好啊!那你现在就离开家吧!又跟对大弟军一样,给她一筐一棍,让她讨饭去……这时她才想起自己犯下的事,就去爷爷那屋里求救,哭着给爷爷检讨,又给爷爷梳理胡子,给爷爷端饭端水……”她是么女,最得父亲喜爱,那时父亲从外回来,就给她带奶糖(现在她的牙齿不好,就因为小时吃糖的缘故),月儿呢就搬着小凳子让他坐下,成为爷俩默契动作。父亲严惩大孩子,没有一个敢讲嘴的,也唯有么妹月儿敢跟父亲顶嘴。其知,父亲晚年生病的日子里,都是月儿在家照顾着,后来因要方便工作吃住在学校里,就把父母也搬到学校她家里,一住就是几年,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才去儿子家,直到他坚持不进食,才回老宅堂屋。

      父亲是毛时代最基层的村官,他的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就因为孩子们喊光棍六叔,也提醒他一定要给六叔成家有了一双儿女。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初,外村饿死人是常事,可因为他让村里多种蔬菜花生瓜果之类,人随时可吃,这样也救了好多人。他仁慈博爱,又特别正义,过五九年时,炊事员花子头藏粮食,被人发现,送到大队部调起来打,父亲得知后,连夜从公社会议上赶回来,亲自跟当时住队干部说明情况,还利用他们间私人关系通融不要让人知道,把一桩要出人命的事压了下去。成为后来文革有人斗父亲时,村民出来拿此事来为父亲说话开脱……一场三个大队集中斗父亲的大会成为宣扬证明父亲为民办的好事。

     父亲严管的是自家的孩子。自己也以身作则,他每天都要起早抹黑把村里庄稼地看一遍,那里需要打药了,那里要锄了,他都跟生产队长交待提出来。我们小时候,他教育爱集体的一草一木,弄草决不能伤害着庄稼,连最小的么弟拾到地里的粮食穗子就知道往集体场里送。

      七个孩子都是上大中专院校走出去参加工作的。大哥在上初中时就参加特招飞行员走了。我高中一毕业就当选为团委书记,下面两个妹妹卫校毕业工作,两个弟弟从上大学到工作岗位,么妹信师毕业为了父母回村学校教学。一切如父母想的那样,从我们出生到健康成长,上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直到离开家。母亲一生就是孩子和那个家,她一生不上街,不拿钱,就是爱孩子,关注孩子们身心健康。做好吃的。

   说来七个孩子,实际在家里只相对有三四个。哥上中学时,家里只有四个,他走后的第二年才有么弟,那时我也离家上学,等我工作后,大弟上高中就在我那一起吃食堂。我下面的两个卫校的妹妹也相继参加了工作,最后只有两个老小,而当么弟来县城上初中,他就可以在县中医院的妹妹那里吃住了。那时么妹跑着上本乡中学。到她上师范回村里教书,也只有她陪着晚年的父母了。父亲走后,她调乡学校,直到母亲走后,她才进县城学校。七个孩子:三个行政,二个教育,二个卫生。这是父母一生最慰藉的理想事情。父母从来不拖累孩子们,当父亲生病后,他坚持不让在外的孩子误工作多来家,那时我的周末是一定要回家的,当母亲跟我述说时,父亲在旁边示意不让她说。他还提前跟我们讲,到他生命最后时,不要过份治疗,他得病第一次住院,坚决不配合治疗,没法只有回老家,由堂哥治疗。他出生在冬天,也一直想走在冬天,他对自己也是严要求的,在初冬十一月天里,回老宅恋家半个月,他咬牙水米不进,最后静静地走的。

      父亲是爷爷读书最多的儿子。一生不吸烟,不喝酒,爱学习,好读书,不苟言笑,爱思考,爱清洁,只要在村里,从不在外吃饭,更不跟人拉拉扯扯,严然像个教书的先生,作为村官是很少有的。庄稼活样样会干,而且是行家里手。他平时好沉思,不说话,但说出来的话都是有道理的。因他文质彬彬,走出去见他的陌生人认为他是小学校长,而非村书记。他对家人又有特别的爱心,他本来可以走出去工作的,但为大家人口爷奶晚年幸福,他安心村里工作。对母亲的亲人特别珍重细心,大舅是母亲的唯一亲人,因为妗子不善料理家,孩子穿戴破烂,他们一来我家,父亲就要为他们买新衣服,或买布让母亲亲手做好穿上。大舅一辈子是当地乡镇干部,住在邻县淮河南岸上油岗乡。每次来我家,父亲就陪着他走走转转看看。互相讨论交流着开展的乡村工作经验。

   母亲除了家里就是地里,两点一线,围着锅台前后转,用的针头线老和孩子们穿衣用料都由父亲采购制办,放在现今也算是新好男子。而且他还很有审美眼光,小时候我穿着成品衣服都是父亲在县城开会时买的。母亲也是量体裁衣,让孩子们穿着合适。那年代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家是大孩子穿新衣服,下面一个个接着穿,老大的衣服一直穿到老小的身上,真是母亲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父母一辈子相处如兄妹,没有吵嘴磨牙,遇事总是好商好量,在当地也是少有的和谐家庭,真是严父慈母的最佳搭档。正因为如此,四合院走出来的孩子都是温文尔雅的,本来我们是从农家走出来的,可人总是说父母一定是机关工作人员。无论从衣着到气质都让人感觉是有教养的大家出来的。

      说的准。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我们兄妹只要到一起就是回忆小时在四合院的事儿,若是身上有优点就说是继承父母的,若是存在的缺点不足的地方,就说没有好好听父母的话。特别是大妹德儿,她上学晚,因为赶她上学时,奶奶接下么妹月儿后走了,从此就让德儿大妹接着领,她细心,又爱跟母亲学做饭烧菜。这样她也继承母亲的厨艺。每每兄妹几个在她家里聚餐,吃着她亲手烹饪饭菜,自然像是回到了童年四合院里,此时大家一起就特别亲近,父母并没有走远,而且我们从小到大好像还围绕在父母身边,有个和谐圆融的大家庭。大家一起时永远是说不尽严父慈母的深深大爱,兄弟姐妹间有道不尽的相互关怀,相互提醒健康的身心、学习和生活日子亲情上的话题。

      我们至今还觉得生在这个家里便是幸运,虽然家景不够富足,也没有过人才华,但父母深深爱着我们,微小处也会绽放光芒。他们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鼓励我们遭遇挫折时要乐观坚强,教育我们身有正气百邪不侵。如此说也如此做,身体力行,以真情和孝行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并最终得到了周围邻居乡亲好口碑,引得当下河南报新闻人来家采访,让家教善心在最平凡的日子里开出了洁白的花。


2017年4月16日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