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病城醉翁:侠之大者章鸿魁

     章鸿魁,生于清朝晚期,家住河南省淮滨县芦集乡马埠口村四组。自幼得名师传授武艺,本人又舍得刻苦练功,因而二十多岁时就成了息县和光州一带有名的武术大家。
    民国时期的某年正月,一帮马埠口庄稼汉赴邻村 “玩灯”,当时,纪承公掌狮头,章国胡公掌狮尾,鸿魁公和其余后生或敲锣打鼓、或高挑气死风灯。“狮子”每过一户便随着鼓点翻滚跳跃、俯首拜门。那欢快的锣鼓节奏、精湛的舞狮技艺赢来了观众的阵阵叫好声。接下来,主人便依例先将“利市”用红纸裹好、再用红线悬于门首,狮子扑上去吃掉“利市”便算大功告成。拜至一大户人家,该吃“利市”时,掌狮头的纪承公却犯了怵。原来,那家人先将“利市”绑在一大团皂角刺内,欲取出“利市”,舞狮人便须从狮口中探出手去,用利剪将这皂角刺团剪开个缺口,然后再取出“利市”,这一招唤做“井里摘花”。取这种“利市”耗时费力,十个掌狮头的人中便会有九个臂腕带伤;这团带刺的“利市”还被吊在一根约三丈多高的毛竹顶端。那毛竹牢倚院墙、一柱擎天。“狮子”若吃“利市”,必须爬上竿顶,张口呑食,这个名堂叫做“上天摘星”。眼见章家“狮子”在竹竿下蹿来蹦去,就是不敢爬竿,围观群众哂笑不已,更有人大喊;“扒啦!扒啦!马埠口的狮子扒啦!”
    “扒啦!”为息县坡方言,意为丢了面子。打“火林子”的“灯头”听人讥笑也不搭言,将“火林子”高高举起、晃了三晃,锣鼓声顿时变得密如万箭齐发、响如万马奔腾。锣鼓声中,一条黑影接过狮头,将狮身甩直飞身跃上高墙,略向左右拜了数拜,又飞身跃上竹竿中部,待腿脚将竿夹稳后,擎了狮头再向竿下观众拜了数拜,然后矮下身形,再一跃升至竿顶,狮口内伸手探入刺丛,如竹筷轻挑面条,电光火石间扯下“利市”,倦腿抖身飞向院中,身后狮皮在空中张如风帆、煞是好看。舞狮人毫发无损地落入院中后,看热闹的人群直惊得目瞪口呆,愣呵呵定在那儿如泥塑木雕,过了好一阵才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八爷好功夫!八爷真是名不虚传呀!”
    这“上天摘星”的黑影和人们口中的“八爷”正是我们马埠口村的武林高手章鸿魁。
    有一年初夏,一西村壮汉仗着会几手拳脚在马埠口街面上欺行霸市,有一村民刚说了句公道话,那壮汉挥拳便打,且狂骂连连,嚣张至极。
    此时的章鸿魁正在位于马埠口村北(今三号公路南边)打谷场上翻麦秸,闻听来人禀报,急忙甩掉草帽、扛起桑杈就往街上奔。到了街中心,那壮汉还在指手画脚地骂着。章鸿魁左手按腰、右手扶杈,厉声劝其闭嘴滚回。壮汉不服,从围观的菜农手中夺下根大扁担与鸿魁公战在一起。没过三招两式,被鸿魁公打得抱头鼠窜,鸿魁公扛起桑杈紧紧追赶,那恶汉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走投无路之下,一头扑进了位于马埠口西北角的“大路沟子”。此后街道之上再无搅局闹事者。解放后的章鸿魁一般不参与社会活动,但村民在遇到重大难解的问题时依旧会请教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洪魁公年逾九旬、无疾而终。他没有收过一个徒弟,也没有教过自己的子孙一招半式。绝世武功皆伴老人湮没于村前的一抔黄土、满坡蒿草。

2018年6月2日 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