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宋宗祧:淮滨侃淮

    7月6日,驰骋千里,我从郑州来到了淮滨。
    郑州就在黄河边上。但郑州市区所在的地区却是淮河流域。从郑州到淮滨,应当说,是从淮河流域的边缘来到了淮河流域的中心。
    来到淮河之滨,面对淮河,突然有了一种朝圣的感觉,真可谓波浪滔滔,心情滔滔,话语滔滔。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的太白顶,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最长的支流颍河发源于郑州嵩山,于安徽寿县正阳关(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全长620公里。
    不知道朋友们注意到这个事实没有,就是,从淮源桐柏县太白顶到淮、颍交汇处(颍汭)的寿县正阳关,也就五百多公里。这实际意味着,就长度而言,颍河或许是淮河(寿县正阳关以上)的“长兄”。
    “咦——”,也许你瞪大了眼睛,“别胡说呀,请问老兄,你有根据吗?”
    “当然有。”
    地处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也是淮河、洪河、白露河三河交汇处的王家坝,是淮河上、中游的分界点。王家坝以上至淮河源头约长360公里,而王家坝至颍汭约长150公里。比620公里约短110公里。
    这样说是不是很没意思?原来你老兄是来争老大的呀!呵呵!
    当然不是。首先,淮河之名是历史形成的。淮河已经叫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凭你一句话就改变了,哪能啊!其次,颍河从水量来讲远逊于淮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只能屈尊了。第三,淮、颍其实就是一个连体人,或曰 “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能兄弟阋墙呢?其实,这只是从纯学术方面说出一个为许多人忽视的事实,吊一吊你对淮河的兴趣而已。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揭示颍与淮的关系,与我们两地人民一样,既谁也离不开谁,又各有所长,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所以,数千年以来,正因为淮、颍“兄弟”的同心戮力,淮河流域才人文荟萃,一点儿都不逊色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可圈可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一时还真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说说春秋三相吧。
    春秋时期名相很多,但最著名的有三人,他们是管仲、子产、孙叔敖。尤其是,他们三人的籍贯都在淮河流域,是我们淮河一家子的人。看看淮滨的淮河博物馆吧,对他们都有浓墨重笔的介绍。
    管仲 (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即颍河上游,今河南省登封市)人。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等。在淮河博物馆,我特别注意到了关于管仲籍贯“颍上”的介绍。
    孙叔敖 (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期思(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专家。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子产(?-公元前522年),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历史典籍以其字“子产”为通称,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
    历史不说跑不了,我提醒自己。把激情燃烧到继承先贤精神上来才是正道。
    本欲收笔,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记得淮滨卷烟厂曾生产过一种牌子叫“朝阳沟”的卷烟。豫剧《朝阳沟》里的朝阳沟是以颍源登封的大冶乡曹村 (后改名朝阳沟)为原型地的,但淮滨人却有意无意地把它用作了自己的卷烟品牌。看来还真是淮、颍一家,心有灵犀。我想,郑州和淮滨,尽管千里迢迢,毕竟有血脉相连,水系相通。愿自此以后,我们的心跳得更齐,我们的手牵得更紧。

2018年10月4日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