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乘风破浪谋出彩 扬帆启航新淮滨

 河南日报  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杨晶晶 韩浩

    因防汛救灾而设县,因滨临淮河而得名,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淮滨县建县67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飞跃,实现了“水患大县”的美丽蝶变。

    特别是近年来,淮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紧围绕“滨淮福地·临港强县”奋斗目标和“一城一区三基地”发展战略,乘势而上,争创一流,谱写了精彩淮滨新篇章,展现了添彩中原新作为。县域经济排名由“十一五”末全省倒数,跃升到2017年全省158个县区第52位。2017年12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2018年14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今年1-7月份10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持续领跑全市。

    “争先进位谋出彩,临港经济绘宏图。”淮滨县委书记曾辉充满信心地表示,他们将在聚力打造大别山信阳淮滨港经济综合示范区、着力建设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推进与海上丝路无缝衔接的新征程中,团结奋进、勇当前锋。

    1

    “港产城”融合发展:临港强县越来越出彩

    淮滨,自古便是中原出海大通道,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淮滨借政策东风,开足马力发展临港经济区,让淮滨“名片”越擦越亮。站在淮滨港口,入港出港的汽笛声此起彼伏,码头工人忙碌地装卸货物,造船工人热火朝天地焊接作业,一片繁忙景象。

    “以前出去招商引资经常说的优势是地多、人多,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港。”淮滨港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马键说,淮滨港已经成为淮滨招商引资的重要名片。

    多年深受淮河水灾之苦的淮滨,如今变水害为水利——聚力把淮滨港建设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内河港口,航运达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三大水系,途经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由长江入海。弱筋小麦、纺织品、船舶,都从淮滨港出港,逐渐吸引各产业新业态集聚,拉动淮滨县向“港口型”城市转型,成为“豫货出海”新通道。

    天然良港成就了淮滨的造船业。从上世纪50年代建造早期的木船开始,到水泥船再到钢制货船,淮滨积累了几代人的造船经验。他们顺势成立造船产业集聚区,聚力培养发展造船产业,积极引入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志在产业升级。

    2017年,金隆诺宝船艇有限公司落户淮滨,这是淮滨第一家制造游艇的公司;淮滨县与江苏市东吴造船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苏淮船业公司,建成后年可生产各类游艇、冲锋舟、冲锋艇等1000艘,产值可达10亿元。

    目前,淮滨造船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3.8平方公里,现有规模以上船舶企业7家,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年生产1000-4000吨位钢制散装货船能力500艘,产值达20亿元以上。

    201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淮滨建设临港经济区、支持淮滨打造内河水运口岸、支持淮滨依托港口建设物流园区”。淮滨临港经济区规划面积106.9平方公里,思路是“港产城”融合发展。其中,淮滨港就是淮滨打造临港经济区的核心工程。

    以淮滨港航运优势为核心,淮滨将水运、公路、铁路组成一体化物流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淮息、淮固,即将开工的淮阜高速连接大广、沪陕、济广、阜新四条大动脉;投资11.97亿元的淮息航运工程正在开工建设,项目完工后淮河淮滨段从四级航道升格为三级航道。

    淮滨县坚持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近三年,淮滨县签约省外资金项目近200个,金额高达500多亿元,多项排名全省第一。目前,淮滨县化纤纺织主导产业已蝶变为顶天立地的支柱产业,“淮滨织造”已经成为信阳市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的领跑者,在打造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实现了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化纤纺织企业近90家,签约落地纺织机3万台(套),年产值达80亿元;服装生产企业41家,年加工服装突破2000万件,年产值20亿元。在2019年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淮滨县被表彰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

    2

    水景生态园林城:滨淮福地越来越宜居

    自2016年12月淮滨县被省政府纳入第一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示范县后,淮滨县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立足淮滨县水域发达特点,坚持城市“提质”和环境改善统筹考量、综合施策,通过实施东西湖改造、淮河文化主题公园、水系连通三大工程,打造出一个美丽的水景生态园林城市。

    居民刘阿姨家门口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小游园。而在淮滨县城内,这样的小游园已建成12座。

    如果说小游园是家门口的便民美景,那么既解水利之困,又可美化城市的“走读淮河”项目,则是大淮河的精美缩影,更是淮滨打造水景生态城市的重点项目,彰显了淮滨作为“千里淮河第一港”的地缘意义。

    “淮河文化主题公园”占地4000多亩,原是滩涂低洼易涝地,承接上游5个乡镇的雨水和洪水下泄入淮任务。沐浴着百城提质的春风,按照“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要求,通过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将淮河两岸10个地级市的著名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以微缩重建或借名另建的手法,从汉到清、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顺序将千里淮河浓缩到淮滨。

    如今的淮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建成区绿地率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在淮南湿地公园内,更是阵阵鸟鸣响彻天空。良好的生态修复,让鸟界国宝东方白鹳都在此安家。许多年轻人在淮滨的百度贴吧上说:“现在的淮滨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样子了。”

    “五百里水路一座城,生态体验在淮滨!”据淮滨县县长梁超介绍,三年来淮滨谋划项目26大类267个,匡算总投资488.3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完成投资256.85亿元,将昔日脏乱差的小县城,一举创建成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全市唯一。

    3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2019年2月,淮滨县委书记曾辉带领全县党员干部郑重宣誓:“克难攻坚,决战决胜,淮河儿女,战无不胜,脱贫摘帽,坚决打赢!”82万淮河儿女众志成城,正在1209平方公里的淮河滩上,进行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大决战!

    淮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创新开展“3458”党建引领行动,即传承“三股劲”、争做“四种人”、评选“五面红旗”、实施“八大工程”,持续深化“产业链党支部”建设,创新实施“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建成26个特色产业“党建联盟”,实现以“党建聚合”促进“产业整合”。

    以“党建联盟”推动“产业联盟”发展,以“党建聚合”实现“产业整合”,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淮滨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强”引领“发展强”的新路。

    曾辉表示,通过“党建联盟”,全县逐渐建立起以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有效搭建起产业和党建“资源共享”平台,释放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

    淮滨县委以“四责协同”机制建设为抓手,始终扛稳担牢主体责任,持续营造严的氛围,以“三单四链五法”为载体,全面构建具有淮滨特色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工作机制,打造一个完整的责任闭环,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越压越实。

    淮滨还创立了“1+N+M”帮扶模式,“1”是确保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N”是每户有1—N项叠加的特色产业帮扶项目;“M”是每户行业扶贫政策应享尽享。通过“1+N+M”,确保所有贫困户增收可持续,拟脱贫户脱贫高质量,已脱贫户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

    同时,淮滨县推动实施“1355”健康扶贫工程,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财政补助“5道保障线”,为贫困患者节省看病费用965.3万元,“1355”健康扶贫工程被中国老促会誉为老区健康扶贫的样板。

    2018年,淮滨投入教育资金1.8亿余元,实施涉及学前教育、“全面改薄”等项目共120个,全面改善贫困乡村办学条件,成功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

    截至2018年年底,淮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万余户近8.4万贫困人口,已脱贫15683户6975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2%下降的2.24%,脱贫攻坚绩效考核连续三年位居省市前列,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港城淮滨起宏图,生态福地梦成真。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县67周年历史交汇点上,回眸过去,淮滨一路奋进,一路精彩;眺望未来,淮滨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淮水汤汤。奔流不息的淮河既孕育了这方热土的神奇与美丽,又见证着这方热土的发展与变迁。中原开放巨舰,正在从淮水之滨起航——

    长风破浪正其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9年10月3日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