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淮滨:美丽乡村记者行 新村建设大家赞

信阳市委网信办供稿 韩浩 符浩 洪唱

   7月17日上午,“弘扬大别山精神•实现‘两个更好’——全国网络媒体信阳行”淮滨组采访团一行,乘坐中巴车,驶出县城,过淮河大桥,沿途观林荫、赏美景,一路好心情!

“来到这里,才算真正了解‘淮上江南 梦里水乡’的内涵。”大河网记者祝丹阳在河南昌佳农业田湖合作社稻渔种养基地感慨,“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雨似下非下,将稻渔种养基地里的水稻显现的绿意葱茏。”

“我们植根淮乡大地,创新思维,助力脱贫攻坚,已将此基地打造成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省级示范区和国家级示范场等......”该公司总经理杨荫柏向采访团一行介绍。

“基于我乡耕地面积多、水域面积广,我们就在水面养殖上做文章,重点发展培育稻渔供养、渔网编织产业,精心打造产业特色小镇。”该乡党委书记吴晓玲自豪道。“我们成立的稻渔种养‘党建联盟+产业联盟’,是全县27个联盟单位之一,全县15个乡镇,稻渔种植面积8万多亩,已带动4401户,1134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采访团边听、边走,行至一处稻虾种养田,只见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龙虾也挥舞着钳子“兴高采烈”的与记者打着招呼。央广网记者邓超感叹道:“这种生产模式能产出最优的稻谷品质,同时受市场波动小,发展潜质很大啊。”

“这个村的特色产业主要有‘一农场带动三种三养’,一农场是鸡皮塘沿农场带动紫云英、花木、芡实种植;稻虾、白鹅、肉牛羊养殖……”在期思镇洪香铺村鸡皮塘沿农场,该县副县长、期思镇党委书记丁俊向采访团一行介绍道,“我们依托鸡皮塘沿农场带贫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花木盆栽11户360亩、紫云英带动88户贫困户种植400多亩、芡实12户贫困户130亩;特色养殖稻虾混养37户(其中贫困户21户)发展稻虾混养产业600多亩、皖西白鹅(狮头鹅)带动贫困户养殖白鹅、狮头鹅近两万只、带动贫困户17户发展牛羊鱼养殖。”

听着自家的狮头鹅饿的呱呱叫,该村脱贫户谢石军赶紧抢走话茬说:“我2013年因车祸造成脑部受伤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生活困难,到2017年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贷款养殖狮头鹅,家庭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就在去年就有近18万元的收入,咱致富奔小康啦。”

在最后一站谷堆乡朱湾村,记者们“挥起”手中的“家伙儿事”对着该村制作的2000余平方米的二十四孝文化墙、民俗文化墙、先进农户光荣墙“咔嚓、咔嚓”地拍摄着。“我们用先进文化引领群众。组建20余人的舞蹈队,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制定了‘一约四会’制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娘子军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自治组织,用先进榜样激励群众。组织开展好公婆、好媳妇、五好家庭、志智双扶、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现在的朱湾村已经形成了‘出门看文化,言谈讲文明’的良好风尚,连续几年获得‘乡风文明红旗村’、无访村。”该乡党委书记吴世红介绍道。

采访团一行看着群众家中干净整洁,环境舒适宜人,每家每户的门口还专门摆放了分门别类的垃圾桶。“这哪里还是农村呢,跟县城真是别无二致了!”《信阳日报》记者马迎春说。

采访团一行,看到处处涌动淮滨生机的县城,下乡村看脱贫攻坚、产业振兴,对淮滨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直观感受。他们发出《沁园春·淮滨》的感慨:

青阳灼繁,淮水东流,平原尽处。正锁钥咽喉,北控中原,南扼荆楚。极目骋怀,浩气长舒,随波非是为逐流。四美具,思壶中岁月,然岂樽无?

行走当续董狐,志唯实秉锥修文牍。贤令尹蒍熬,埋蛇双首,通渠兴陂,至今丰熟。乡校不毁,上下通达,子产铸刑定昭穆。急奋起,乘长风万里,扶摇九州!

2020年7月20日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