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65553317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标准

GB/T  17419—1998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含氨基酸叶面肥料生产应用的情况而制定的,从而为我国含氨基酸叶面肥料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礼树、赵竹青、王敏、邢文英、钱侯音、王运华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氨基酸叶面肥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含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3793     硫酸铜

GB/T 60188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288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88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304986 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GB 3796 83   农药包装通则

GB/T 667886 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0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 ISO36961987

GB 8569 —1997固体化学肥料包装

GB/T 973888 化学试剂   水不溶物测定通用方法

GB/T 14539.193 复混肥料中砷、镉、铅的测定   试样溶液制备

GB/T 14539.293复混肥料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 14539.393复混肥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14539.493复混肥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 14540.193复混肥料中钼的测定方法   硫氰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4540.293复混肥料中硼的测定方法   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540.393复混肥料中锰的测定方法

GB/T 14540.493复混肥料中锌的测定方法

GB/T 1496594 食物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3 要求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

1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发酵

化学水解

氨基酸含量,%

8.0

10.0

微量元素(FeMnCuZuMoB)总量(以元素计),%

2.0

水不溶物,%≤

5.0

pH

3.5-8.0

有害元素

砷(As)(以元素计),%

0.002

镉(Cd)(以元素计),%

0.002

铅(Pb)(以元素计),%

0.01

1 氨基酸分为微生物发酵及化学水解两种,产品的类型按生产工艺流程划分。

2 微量元素钼、硼、锰、锌、铜、铁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之和,含量小于0.2%的不计。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所述溶液如未指名溶剂,均系水溶液;所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按GB/T601配制和标定;所有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所有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和制品按GB/T603配制。

4.1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本方法采用GB/T14965的规定。

4.1.1原理

试样用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质后,用EDTA络合金属元素释放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经分离后分别与茚三酮显色,在pH2.2条件下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各种氨基酸含量,各种氨基酸的总和,即为氨基酸叶面肥料氨基酸的含量。

4.1.2试剂

4.1.2.1混合氨基酸标准液(仪器制造公司出售),0.00250mol/L

4.1.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EDTA)溶液:1%溶液,称1gEDTA溶于100mL水中。

4.1.2.3磺基水杨酸溶液:称取5g磺基水杨酸溶于100mL水中。

4.1.2.4盐酸。

4.1.2.5盐酸溶液:0.06mol/L

4.1.2.6氢氧化钠溶液:称取5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

4.1.2.7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 )和16.5mL盐酸(4.1.2.4)加水稀释到1000Ml,用盐酸(4.1.2.4)和氢氧化钠溶液(4.1.2.6)调节pH2.2

4.1.2.8 pH3.3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盐酸(4.1.2.4)加水稀释到1000Ml,用盐酸(4.1.2.4)和氢氧化钠溶液(4.1.2.6)调节pH3.3

4.1.2.9 pH4.0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9mL盐酸(4.1.2.4)加水稀释到1000Ml,用盐酸(4.1.2.4)和氢氧化钠溶液(4.1.2.6)调节pH4.0

4.1.2.10 pH6.4的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19.6g柠檬酸钠和46.8mL氯化钠(优级纯)加水稀释到1000Ml,用盐酸(4.1.2.4)和氢氧化钠溶液(4.1.2.6)调节pH6.4

4.1.2.11茚三酮溶液:

a)  pH5.2的乙酸锂(LiOHH2O168g,加入冰乙酸(优级纯1000Ml,加水稀释到1000mL,用(4.1.2.4)和氢氧化钠溶液(4.1.2.6)调节pH5.2

b)   茚三酮溶液:称150mL二基亚砜(C2H6OS)和乙酸锂溶液a50mL加入4g水合茚三酮(C9H4O3H2O)和0.12g还原茚三酮(C18H10O6•2H2O)搅拌至完全溶解。

4.1.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a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b离心机:35004000r/min

4.1.4分析步骤

4.1.4.1试样溶液的制备

称取试样1-5g,精确到0.001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取上层清液2mL10mL离心管中,加入5%磺基水杨酸溶液(4.1.2.32mL,混匀,放置1h,使蛋白质沉淀。再加入EDTA溶液(4.1.2.21mL和盐酸溶液(4.1.2.51mL,用离心机离心15min,用移液管取上清液1mL5mL的容量瓶中,蒸干,用1mLpH2.2的缓冲液(4.1.2.7)溶液,供仪器测定用。

4.1.4.2试样空白溶液的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1.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1.4.3测定

准确吸取0.200mL混合氨基酸标准液(4.1.2.1),用pH2.2的柠檬酸钠缓冲液(4.1.2.7)稀释至5mL,此标准稀释液浓度为5.00nmol/50μL,作为上机测定用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法测定试样溶液氨基酸含量。

4.1.4.4分析结果的表述

氨基酸的含量X,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X= ………………………………(1)

式中:X—样品氨基酸含量,g/100g;

—试样中第I种氨基酸含量,nmo1/50μL;

F—样品稀释倍数;

V—水解后样品定容体积,mL;

Mi—第i种氨基酸分子量;

m—样品质量,g;

n—氨基酸数量;

1/50—折算成每毫升样品测定液的氨基酸含量,nmol/mL;

109—将样品含量由ng折算成g的系数。

4.1.4.5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0%。

4.2钼的测定   硫氰酸钠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采用GB/T  14540.1的规定。

4.2.1原理

试样经水提取后,在酸性介质中,用氯化亚锡将试样中的六价钼还原成五价钼,五价钼与硫氰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橙红色配合物,在波长46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4.2.2试剂和溶液

4.2.2.1盐酸。

4.2.2.2盐酸:1+1溶液。

4.2.2.3盐酸:1+5溶液。

4.2.2.4硫酸:1+1溶液。

4.2.2.5高氯酸。

4.2.2.6氢氧化钠。

4.2.2.7硫酸铁溶液:50g/L。称取5g硫酸铁[Fe2(SO4)3•9H2O],溶于适量水和约10mL硫酸(4.2.2.4)中,加热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

4.2.2.8氯化亚锡溶液:100mL。称取100g氯化亚锡(SnCL2•H2O)于盛有400mL盐酸溶液(4.2.2.2)的烧杯中,加热溶解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加少量锡粒,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4.2.2.9硫氰酸钠:100g/L溶液。

4.2.2.10钼标准储备溶液:1mL钼。称取0.1500g三氧化钼(MoO3高纯试剂,使用前至少在硫酸干燥器中干燥24h以上),精确至0.0001g,用少量水润湿后,加入0.5g氢氧化钠(4.2.2.6)使其溶解,然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4.2.2.11钼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1mg钼。用移液管取10mL钼标准储备溶液(4.2.2.10)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使用时配制。

4.2.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a)  分光光度计:带有25px吸收池;

b)  振荡器:35-40r/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2.4分析步骤

4.2.4.1试样溶液的制备

称取试样1-5g(预计试样中含钼0.1-0.75mg),精确到0.001g,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约200mL,在振荡器上振荡0.5h,使之溶解,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此溶液为测定钼的试样溶液。

4.2.4.2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2.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2.4.3标准溶液系列制备及标准曲线绘制

用移液管依次移取钼标准溶液(4.2.2.11)0.0,0.5,1.0,1.5,2.0,2.5,10.0  mL分别置于7个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加入5mL硫酸(4.2.2.4),5mL高氯酸  (4.2.1.5)及2mL硫酸铁(4.2.2.7),摇匀,然后边摇边缓慢地加入16mL硫氰酸钠(4.2.2.9)溶液,10mL氯化亚锡(4.2.2.8)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h,用  25px吸收池,于波长 460nm处,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以100mL标准溶液中钼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2.4.4试样溶液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试样溶液(4.2.4.110.0mL  ,置于100mL容量瓶中,接着按4.2.4.3中“用水稀释至约 50mL,……”以下操作进行。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注:如溶液浑浊(浑浊由硫氰酸亚铜引起),可放置1h,用离心机离心使之澄清,取上层清液测量吸光度。

4.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钼(Mo)的含量X1,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2)

 

式中:m1——根据试样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钼质量,ug

m2——根据空白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钼质量;ug;

m——称取试样质量,g;

V——试验溶液的总体积,mL

V1——测定时所取试验溶液的体积,mL

4.2.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2的要求。

2

钼含量,%

0.2000.600

0.  06

绝对差值,%

0.04

0.08

4.3硼含量测定 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采用GB/T 14540.2的规定。

4.3.1原理  

试样经沸水提取,用EDTA掩蔽铁、铝、铜等干扰离子,当pH5时,样品溶液中的硼离子与甲亚胺-H酸生成黄色配合物,在波长415nm处测量吸光度。

4.3.2 试剂和溶液

4.3.2.1 氢氧化钠:100g/L溶液。

4.3.2.2 氢氧化钠:20g/L溶液。

4.3.2.3 水杨醛

4.3.2.4 无水乙醇。

4.3.2.5 硼酸:优级纯试剂。

4.3.2.6 盐酸:1+1溶液。

4.3.2.7 盐酸:1+10溶液

4.3.2.8 硫酸:1+1溶液

4.3.2.9乙酸铵缓冲溶液:pH=5.2。称取250g乙酸铵,用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在酸度计上用硫酸溶液(4.3.2.8),调节pH5.2

4.3.2.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37.3g/L

4.3.2.11抗坏血酸。  

4.3.2.12甲亚胺-H酸:称取18g甲亚胺-H酸钠盐(1-氨基-8-萘酚-3  6-二磺酸钠盐)溶于100mL水中,稍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必要时可过滤分离不溶物,在酸度计上,边搅拌边用氢氧化钠溶液(4.3.2.1)调节pH7.0,然后滴加盐酸溶液 (4.3.2.6),调节pH1.5,加热到60℃,边激列搅拌边徐徐加入水杨醛(4.3.2.3)20mL,继续保温搅拌1h,取出置于冷暗处,静置至少24h以上,用大号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橙红色沉淀 ,用无水乙醇(4.3.2.4)洗涤沉淀56次,然后将沉淀置于100℃干燥箱内,干燥3h,取出冷却后用玛瑙研钵研细,放在塑料器皿中,置于干燥箱内保存。

4.3.2.13显色剂溶液:称取甲亚胺-H酸(4.3.2.120.6g和抗坏血酸(4.3.2.11)2g100mL聚乙烯烧杯中,加水30mL,加热到3540℃使其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石英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用时现配。

4.3.2.14硼标准储备溶液:1mL溶液含有1mg硼。称取预先在浓硫酸干燥器内至少干燥 24h的硼酸  (4.3.2.5) 5.720g,精确至 0.001g,置于  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水使之溶解,定量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于聚乙烯瓶中。

4.3.2.15硼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20ug硼。准确吸取硼标准储备溶液(4.3.2.14)2mL100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贮于聚乙烯瓶中,用时现配。

4.3.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酸度计:带有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

b)分光光度计:带有25px吸收池;

c)布氏漏斗;

d)石英容量瓶:100mL

4.3.4分析步骤  

4.3.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15g试样(预计试样中含硼量在550mg),精确到0.001g,置于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水150mL,盖上表面皿,煮沸15min,取下,冷却至室温,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作为测定硼的试样溶液。

4.3.4.2 空白溶液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3.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3.4.3标准溶液系列制备及标准曲线绘制

用移液管依次吸取硼标准溶液(4.3.2.15)0.01.02.04.06.08.010.0mL,分别置于7100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25mLEDTA溶液(4.3.2.10),在酸度计上,用氢氧化钠溶液(4.3.2.2)或盐酸溶液(4.3.2.7),调节pH5.0加入10mL乙酸铵缓冲溶液(4.3.2.9)10.0mL显色剂溶液(4.3.2.13),转移入100mL石英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于室温下避光放置3h,接着用25px吸收池,于波长415nm处,以标准系列的零溶液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系列的吸光度(显色溶液在暗处放置3h后,还可稳定2h,测定应在此期间完成)。

以硼标准溶液中硼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3.4.4试样溶液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4.3.4.11.0010.00mL(预计试样溶液 中含硼20200ug),置于1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接着按4.3.4.3中“加入25mLEDTA溶液……”以下操作进行。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3.5分析结果的表述

硼(B)的含量X2,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3)计算:

   ……………………(3

式中:m1——根据试验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硼质量,ug

m2——根据空白试验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硼质量,ug

m——称取试样质量,g

V——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体积,mL

4.3.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的绝对值应符合表3要求。

3  

硼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5.00

5.00

绝对差值,%  

0.025

0.050

0.100

0.20

0.30

4.4锌的测定

本方法采用GB/T 14540.4的规定。

4.4.1原子吸收光谱法(促裁法)

4.4.1.1原理  

试样溶液中的锌在微酸性介质中,在空气-乙块火焰中原子化,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吸收从锌空心阴极灯射出的特征波长213.9mm的光,吸光度大小与火焰中锌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4.4.1.2试剂和溶液

4.4.1.2.1  盐酸

4.4.1.2.2  盐酸:1+1溶液。

4.4.1.2.3  硫酸

4.4.1.2.4  释放剂溶液:称取60.9g氯化锶(SrCl2.6H2O),溶解于300mL水和420mL盐酸中,用水稀释到1000mL

4.4.1.2.5  锌标准溶液:0.1mg Zn/ml。称取  0.1250g氧化锌(ZnO,基准试剂),精确至0.0001g,溶于100mL水及1mL硫酸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贮于聚乙烯瓶中,此溶液1mL0.1mg锌。

4.4.1.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有空气-乙块燃烧器,及锌空心阴极灯。

b)振荡器:3540r/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的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4.1.4 分析步骤

4.4.1.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15g(预计试样中锌含量均不大于200mg),精确至0.001g500mL容量瓶中,加水约350mL,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30min,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用作锌的测定。

4.4.1.4.2空白溶液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4.1.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4.1.4.3标准溶液系列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锌标准溶液(4.4.1.2.50.0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7100mL容量瓶中,每个容量瓶中的锌的质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8001000ug,分别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进行测定前,根据待测元素性质,对测定所用空心阴极灯类别、光谱带宽、灯电流、燃烧器高度、空气-乙块流量比进行最佳条件选择,然后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13.9nm处测量标准系列溶液锌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锌的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4.1.4.4试样溶液的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4.4.1.4.1)1.0010.00mL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2),用水定容,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于波长213.9nm处测定试样溶液中锌的吸光度。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4.1.5分析结果的表述

锌(Zn)的含量X3,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4)计算:

  ……………………(4)

式中:m1——从锌标准曲线上查到的试样溶液锌的质量,ug

m2——从锌标准曲线上查到的空白溶液锌的质量,ug

m——称取样品的质量,g

V——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体积,mL

4.4.1.6允许值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值应符合表4要求。

4

锌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5.00

5.00

绝对差值,%

0.030

0.060

0.120

0.200

0.300

4.4.2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4.4.2.1原理  

试样经水提取后,在微酸性溶液中,锌与双硫腙反应生成酮式配合物,用四氯化碳萃取,所得溶液呈紫红色,在波长53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4.4.2.2试剂和溶液

4.4.2.2.1盐酸溶液:c(HCL)=0.1mol/L

4.4.2.2.2盐酸:1+10溶液。

4.4.2.2.3氨水:1+800溶液。

4.4.2.2.4四氯化碳。

4.4.2.2.5双硫腙[CSNH2N2C6H52]

4.4.2.2.6三水乙酸钠(CH3COONa.3H2O)。

4.4.2.2.7冰乙酸。

4.4.2.2.8氧化锌:基准试剂。

4.4.2.2.9硫代硫酸钠溶液:250g/L

4.4.2.2.10 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称取50mg双硫腙(4.4.2.2.5)于125mL分液漏斗中,加入四氯化碳(4.4.2.2.4)约100mL,充分混匀,干过滤,滤液收集于5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氨水(4.4.2.2.3)约400mL,激烈摇动片刻后,静置,弃去四氯化碳相,再加入约20mL四氯化碳(4.4.2.2.4)激烈摇动片刻后,静置分层,弃去四氯化碳相。重复此操作两次后,往水相中加入100mL四氯化碳(4.4.2.2.4)和9mL盐酸溶液(4.4.2.2.1),激烈摇动数分钟后,静置分层,弃去水相溶液,再用400mL四氯化碳(4.4.2.2.4)稀释四氯化碳相。所得溶液置于棕色瓶中,贮藏于冷暗处。

4.4.2.2.11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7。称取136g三水乙酸钠(4.4.2.2.6),溶于300mL水中,加入57mL冰乙酸(4.4.2.2.7)用水稀释至1000mL。用少量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4.4.2.2.10)萃取除去杂质后,干过滤,保留滤液备用。

4.4.2.2.12锌标准储备溶液:1mL溶液含有0.1mg锌。配制方法同4.4.1.2.5

4.4.2.2.13锌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1ug锌。准确吸取锌标准储备溶液(4.4.2.2.12mL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时现配。

4.4.2.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和

    1. 分光光度计:带有25px吸收池;

    2. 振荡器:3540r/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的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4.2.4分析步骤

4.4.2.4.1试样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15g 试样(预计试样中含锌量在3050mg),精确至0.001g,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约350mL的水,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0.5h,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作为测定锌的试液。

    1. 如试验溶液中含有乙二胺四乙酸钠盐对测定有影响时,则要预先准确地取一定量滤液,用少量的硫酸和硝酸分解,然后用氢氧化钠中和,供测定用。

    2. 如试验溶液中含有亚硝酸盐时,预先准确地取一定量滤液,在硝酸酸性溶液中煮沸后,再供测定用。

4.4.2.4.2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4.2.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4.2.4.3标准溶液系列制备和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移取锌标准溶液(4.4.2.2.130.0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7个已预先加入4mL盐酸(4.4.2.2.1)125mL分液漏斗中,并加水至20mL,再加2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4.4.2.2.11)5mL硫代硫酸钠溶液(4.4.2.2.9),混匀后准确加入10.0mL双硫腙四氯化碳溶液(4.4.2.2.4),然后剧烈摇动34min,静置后分离四氯化碳相,准确吸取此溶液5.00mL25mL容量瓶中,再加四氯化碳稀释至刻度,摇匀后静置2h,用25px吸收池,在波长530nm处,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系列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锌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4.2.4.4试样溶液测定

准确移取10.00mL试样溶液(4.4.2.4.1),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取稀释溶液110.0mL(预计试样溶液中锌含量在1.0010.00ug之间),以下操作按4.4.2.4.3中“置于已预先加入4mL盐酸(4.4.2.2.1)……”进行。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4.2.5分析结果的表述

锌(Zn)的含量X4,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5)计算:

  ……………………(5

式中:m1——根据试样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锌质量,ug

m2——根据空白试验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锌质量,ug

m——称取试样质量,g

V——比色时所分取试验溶液的体积,mL

4.4.2.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5要求。

 5

锌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

绝对差值,%

0.030

0.060

0.100

0.200

4.5 锰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采用GB/T 14540.3的规定。

4.5.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仲裁方法)

4.5.1.1 原理

试样溶液中的锰在微酸性介质中,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吸收从锰空心阴极灯射出的特征波长279.5nm的光,吸光度的大小与火焰中锰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4.5.1.2试剂和溶液

锰标准溶液:100ug Mn/mL。称取0.3080g硫酸锰(MnSO4.H2O,高纯试剂),精确至0.0001g,用少量水溶解后,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100ug锰。

4.5.1.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有空气-乙块燃烧器,及锰空心阴极灯;

    2. 振荡器:3540r/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的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5.1.4分析步骤

4.5.1.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15g(预计试样中锰含量均不大于200mg),精确至0.001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约350mL,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30min,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用作锰的测定。

4.5.1.4.2空白溶液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5.1.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5.1.4.3标准溶液系列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锰标准溶液(4.5.1.20.0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7100 mL容量瓶中,每个容量瓶中的锰的质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8001000ug,分别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进行测定前,根据待测元素性质,对测定所用空心阴极灯类别、光谱带宽、灯电流、燃烧器高度、空气-乙炔流量比进行最佳条件选择,然后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79.5nm,处测量标准系列溶液锰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锰的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5.1.4.4试样溶液的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4.5.1.4.11.0010.00mL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盐酸溶液(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定容,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279.5nm,处测量标准系列溶液锰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锰的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5.1.4.5分析结果的表述

锰(Mn)的含量X5,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6)计算:

………………………………(6)

 

式中:m1——从锰标准曲线上查到的试样溶液锰的质量,ug

m0——从锰标准曲线上查到的空白溶液锰的质量,ug

m——称取样品的质量,g

V——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体积,mL

4.5.1.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6要求。

6

锰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5.00

>5.00

绝对差值,%

0.030

0.060

0.120

0.200

0.300

4.5.2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

4.5.2.1原理  

试样经水提取后,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高碘酸盐将试样溶液中的二价锰氧化成紫红色的高锰酸根离子,在波长526nm处测量其吸光度。

4.5.2.2试剂和溶液

4.5.2.2.1高碘酸钾

4.5.2.2.2盐酸。

4.5.2.2.3硝酸。

4.5.2.2.4硫酸:1+1溶液。

4.5.2.2.5高氯酸。

4.5.2.2.6磷酸

4.5.2.2.7三酸混合液:在500mL硝酸(4.5.2.2.3)中,依次加入200mL高氯酸(4.5.2.2.5)100mL硫酸(4.5.2.2.4),混匀。

4.5.2.2.8硫酸-磷酸混合溶液:在约500mL水中依次加入100mL磷酸(4.5.2.2.6)和250mL硫酸(4.5.2.2.4),冷却后稀释到1000mL

4.5.2.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和

  1. 分光光度计:带有50px吸收池;

  2. 振荡器:3540r/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的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5.2.4分析步骤

4.5.2.4.1 试样溶液制备

4.5.1.4.1条进行后,准确吸取10.0mL试样溶液(预计试样溶液中锰含量约在4mg)250mL烧杯中,加入5mL硝酸(4.5.2.2.3),置于电热板上加热,使烧杯中溶液蒸发到约25mL,冷却后加入三酸混合溶液(4.5.2.2.7)15mL,加热到产生高氯酸白烟时,盖上表面皿,再加热约10min。放置冷却后,加水至溶液体积约50mL,加热煮沸5min,冷却后转移溶液到 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用作锰含量的测定。

4.5.2.4.2空白溶液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按4.5.2.4.1规定制备空白试验溶液。

4.5.2.4.3标准溶液系列制备及标准曲线制作

依次移取锰标准溶液(4.5.1.2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硫酸-磷酸混合溶液(4.5.2.2.8),用水稀释至80mL,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接近沸点时,从电热板上取下,加入0.3g高碘酸钾,在水浴中加热0.5h。放置冷却后,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用50px吸收池,于波长526nm处,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以标准溶液中锰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5.2.4.4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V  mL锰试验溶液(使锰含量在100800ug)(4.5.1.4.1)250mL烧杯中,按4.5.2.4.3的“加入20mL硫酸-磷酸混合溶液……”步骤操作,测定试样吸光度。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5.2.5分析结果的表述

锰(Mn)的含量X6,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7)计算:

……………………(7

式中:m1——根据比色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锰质量,ug

m2——根据比色测定时所取空白溶液所测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锰质量,ug

m——称取试样的质量,g

V——比色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的体积,mL

4.5.2.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7要求。

7

锰含量,%

0.2001.00

1.003.00

3.005.00

>5.00

绝对差值,%

0.05

0.200

0.300

0.400

4.6 铁的测定

4.6.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促裁法)

4.6.1.1 原理

试样溶液中的铁在微酸性介质中,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吸收从铁空心阴极灯射出的特征波长248.3nm的光,吸光度的大小与火焰中铁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4.6.1.2试剂和溶液

铁标准溶液:100ug/mL。准确称取0.863g硫酸铁铵,精确至0.0001g,溶于20mL

中,加入10mL硫酸,定量转移到10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

4.6.1.3 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有空气-乙炔燃烧器,及铁空心阴极灯;

  2. 振荡器:3540/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的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6.1.4分析步骤

4.6.1.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15g(预计试样中铁含量均不大于200mg),精确至0.001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约350mL,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30min,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用作铁的测定。

4.6.1.4.2 空白溶液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6.1.4.1进行。

4.6.1.4.3标准溶液系列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铁标准溶液(4.6.1.20.0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7100 mL容量瓶中,每个容量瓶中的铁的质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8001000ug,分别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进行测定前,根据待测元素性质,对测定所用空心阴极灯类别、光谱带宽、灯电流、燃烧器高度、空气-乙炔流量比进行最佳条件选择,然后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48.3nm,处测量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铁的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6.1.4.4试样溶液的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4.6.1.4.11.0010.00mL(其铁含量在标准曲线的铁含量范围内)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定容,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于波长248.3nm处测定试样溶液中铁的吸光度。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6.1.5分析结果的表述

铁(Fe)的含量X7,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8)计算:

………………………………(8)

式中:m1——从铁标准曲线上查到的试样溶液的质量,ug

m0——从铁标准曲线上查到的空白溶液铁的质量,ug

m——称取样品的质量,g

V——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体积,mL

4.6.1.6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值差应符合表8要求。

8

铁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5.00

>5.00

绝对差值,%

0.030

0.060

0.120

0.200

0.300

4.6.2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采用GB/T 3049的规定。

4.6.2.1原理  

试样经水提取扣,用抗坏血酸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范围内,二价铁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橙红色的配合物,在510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6.2.2试剂和溶液

4.6.2.2.1盐酸:1+1溶液。

4.6.2.2.2氨水:1+9溶液

4.6.2.2.3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为4.5

4.6.2.2.4硫酸

4.6.2.2.5抗坏血酸:2%溶液,使用时配制。

4.6.2.2.6邻菲罗啉显色剂:0.2%溶液。该溶液应避光保存,仅能使用无色溶液。

4.6.2.2.7铁标准储备液:0.100mg/mL。准确称取0.863g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精确至0.001g,加水100mL,加入10mL硫酸(4.6.2.2.4),加热溶解,定量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此溶液1mL0.100mg铁。

4.6.2.2.8铁标准溶液:0.010mg/mL。准确吸取10mL铁标准储备液(4.6.2.2.7)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使用时配制。

4.6.2.3仪器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分光光度计:带有75px光路长度的吸收池;

  2. pH试纸或pH计。

4.6.2.4 分析步骤

4.6.2.4.1标准溶液系列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吸取0.010mg/mL铁标准溶液(4.6.2.2.80.02.04.06.08.010.0mL,于6100 mL烧杯中,加水至约60mL中。用盐酸(4.6.2.2.1)或氨水(4.6.2.2.2),调节溶液pH约为2(用精密pH试纸或pH计检验),加2.5mL抗坏血酸溶液(4.6.2.2.5)1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4.6.2.2.3)5mL邻菲罗啉显色剂(4.6.2.2.6),混匀,用水定容,半小时后在分光光度计上,用25px吸收池于波长510nm处,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溶液,依次测定标准溶液系列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铁的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6.2.4.2试样溶液测定

移取试样溶液(4.6.1.4.12.010.0mL(预计试样中铁的含量在10100ug之间),置于100mL烧杯中,接着按4.6.2.4.1中“加水至约60mL……”开始到“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为止,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同时按4.6.2.4.2规定的步骤进行空白试验.

4.6.2.5分析结果的表述

铁(Fe)的含量X8,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9)计算:

………………………………(9

 

注:选择零标准溶液定量加入盐酸(4.6.2.2.1)使pH值至35之间,记录盐酸用量,在标准溶液系列加入等量盐酸(4.6.2.2.1)

式中:m1——从标准曲线查得试样溶液铁质量,ug

m0——从标准曲线查得空白溶液铁质量,ug

m——称取试样质量,g

V——比色时所取试样体积,mL

4.6.2.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9要求。

9

铁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

绝对差值,%

0.050

0.100

0.200

0.300

4.7 铜的测定

4.7.1 原子吸收光谱法(仲裁方法)

4.7.1.1原理  

试样溶液中的铜在微酸性介质中,在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吸收从铜空心阴极灯射出的特征波长324.7nm的光,吸光度的大小与火焰铜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4.7.1.2试剂和溶液  

4.7.1.2.1硫酸溶液:0.5mol/L

4.7.1.2.2铜标准储备溶液:1mg/mL。准确称取3.928g(CuSO4.5H2O,二级),精确至0.0001g,溶于硫酸溶液(4.7.1.2.1)中,将溶液移入1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4.7.1.2.1)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塑料瓶中,此溶液1mL1mg铜。

4.7.1.2.3铜标准溶液:100ug/mL。准确吸取铜标准储备液(4.7.1.2.210mL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4.7.1.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有空气-乙炔燃烧器,及铜空心阴极灯;

  2. 振荡器:3540r/min上下旋转式振荡器,或其他相同效果的水平往复式振荡器。

4.7.1.4分析步骤

4.7.1.4.1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试样15g(预计试样中的铜含量均不大于200mg),精确至0.001g,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约350mL,在振荡器上充分振荡30min,加水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几毫升滤液后,保留滤液,用作铜的测定。

4.7.1.4.2空白试验溶液制备

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用相同试剂溶液,按4.7.1.4.1规定的步骤进行。

4.7.1.4.3标准溶液系列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铜标准溶液(4.7.1.2.30.001.002.004.006.008.0010.00mL,分别置于7100 mL容量瓶中,每个容量瓶中的铜的质量分别为01002004006008001000ug,分别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进行测定前,根据待测元素性质,对测定所用空心阴极灯类别、光谱带宽、灯电流、燃烧器高度、空气-乙炔流量比进行最佳条件选择,然后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324.7nm,处测量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中铜的质量(ug)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7.1.4.4  试样溶液的测定

吸取试样溶液(4.7.1.4.11.0010.00mL(其铜含量在铜标准曲线的含量范围内)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盐酸(4.4.1.2.2)10mL释放剂溶液(4.4.1.2.4),用水定容,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零标准溶液为参比,于波长324.7nm处测定试样溶液中铜的吸光度。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7.1.5分析结果的表述

铜(Cu)的含量X9,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0)计算:

……………………(10)

式中:  m1——从铜标准曲线上查到的试样溶液铜的质量,ug

m0——从铜标准曲线上查到的空白溶液铜的质量,ug

m——称取样品的质量,g

V——测定时所取试样溶液体积,mL

4.7.1.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10要求。

10

铜含量,%

0.2000.500

0.5001.00

1.003.00

3.005.00

>5.00

绝对差值,%

0.030

0.060

0.120

0.200

0.300

4.7.2容量滴定法  

本方法采用GB437的规定

4.7.2.1原理  

试样用水溶解,在微酸性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等当量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从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试样中铜含量,其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

2Cu2+4I¯=2CuI+I2

I2+2S2O32=S4O62-+2I¯

4.7.2.2试剂和溶液

4.7.2.2.1碘化钾.  

4.7.2.2.2硝酸.  

4.7.2.2.3氟化钠:饱和溶液。

4.7.2.2.4冰乙酸。

4.7.2.2.5冰乙酸-乙酸溶液:36%V/V)。

4.7.2.2.6碳酸钠溶液:饱和溶液。

4.7.2.2.7淀粉溶液:5g/L溶液。

4.7.2.2.8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5mol/L,应根据铜含量的大小来配制该标准溶液的相应浓度。

4.7.2.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约2g(精确至0.001g)250mL碘量瓶中,加100mL水溶解,加3滴硝酸(4.7.2.2.2),煮沸,冷却,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4.7.2.2.6),直至有微量沉淀出现为止,然后加入4mL冰乙酸(4.7.2.2.4),使溶液呈微酸性,加10mL氟化钠溶液(4.7.2.2.3),5g碘化钾(4.7.2.2.1),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4.7.2.2.8)滴定,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3mL淀粉溶液(4.7.2.2.7),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按照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4.7.2.4分析结果的表述

铜(Cu)的含量X10,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1)计算:

………………………………(11)

式中: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试样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试验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063 54——与1.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铜质量。

4.7.2.5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11要求。

11

铜含量,%

0.2000.500

0.051.00

1.003.00

>3.00

绝对差值,%

0.050

0.100

0.200

0.300

4.8 水不溶物含量测定 重量法

本方法采用GB/T 9738的规定。

4.8.1 原理

试样用滤埚过滤,干燥,称重,计算水不溶物含量。

4.8.2 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1. 玻璃滤埚:4号破璃滤埚,孔径为515um

  2. 减压吸滤装置;

  3. 干燥箱:温度可保持在105110℃。

4.8.3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0.001g,用已在105110℃下恒重的玻璃滤埚抽滤,将玻璃滤埚与水不溶物置于105110℃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

4.8.4 分析结果的表述

水不溶物的含量X11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式(12)计算:

…………………………………………(12)

式中:m2——玻璃滤埚加水不溶物质量,g;

m1——玻璃滤埚质量,g;

m——所取样品的质量,g。

4.9 pH值的测定 电位测定法

4.9.1原理

使用带有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的酸度计,直接测定氨基酸叶面肥料的pH值。

4.9.2试剂和溶液

4.9.2.1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c(C8H5O4K)=0.05mol/L。称取10.21g于110℃下干燥1h的苯二甲酸氢钾,溶于水并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贮存在密闭容器内,在25℃下pH值为4.01。

4.9.2.2  硼砂缓冲溶液:称取3.80g硼砂(Na2B4O7.10H2O)溶于无二氧化碳的冷水中,定容至1L。此溶液在25℃下pH值为9.18。此溶液的pH易于变化,应注意保存。

4.9.3仪器和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和

酸度计:带有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灵敏度为0.1pH单位。

4.9.4 分析步骤

4.9.4.1 酸度计的校正

用缓冲溶液4.9.2.1和4.9.2.2,按酸度计使用说明书校正酸度计。

4.9.2.2试样溶液pH值的测定

将酸度计的两支电极直接插入试样中,在与校正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4.9.5分析结果的表述

将样溶液的pH值,以pH表示。

4.10有害元素的测定

4.10.1  试样溶液的制备

本方法采用GB/T  14539.1的规定

4.10.2  砷的测定

本方法采用GB/T  14539.2的规定

4.10.3  镉的测定

本方法采用GB/T  14539.3的规定

4.10.4铅的测定  

本方法采用GB/T 14539.4的规定

5检验规则  

5.1含氨基酸叶面肥料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产品净重、产品质量、生产日期及本标准号。  

5.2使用单位有权按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对所收到的含氨基酸叶面肥料进行检验,检验其指标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  

5.3含氨基酸叶面肥料按批检验,以一次化学水解或发酵,同一包装规格或同一时间发往同一用户相同质量的产品为一批。  

5.4按GB/T6678—86中6.6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液体采样按GB/T6680—86中2.1.1规定进行。  

5.5将抽取的样品平放,从最长对角线随机抽取若干箱,再从每箱中按上中下随机抽三瓶或袋,将样品混匀(样品总量大于200g),取200g样品分装于两个洁净、干燥的具有磨口塞的广口瓶或聚乙烯瓶中,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取样人姓名。一瓶作产品检验用,一瓶密封保存2个月备查。  

5.6如果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时,应重新从两倍量袋或瓶中采取含氨基酸叶面肥料样品进行复验。重新检验的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含氨基酸叶面肥料判为不合格品。  

5.7如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需要促裁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执行。

6.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6.1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采用瓶装或袋装。分100g、250g和500g三个包装,每瓶(袋)质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整批单包装的质量不少于100g、250g和500g。

6.2 含氨基酸叶面肥料包装上应印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商标、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名称及含量、每袋或瓶净重、本标准号、登记号、批号、生产厂名称、厂址,每瓶(袋)包装上应附使用说明。

6.3外包装要求按GB 8569执行或参照GB 3796的规定.

6.4含氨基酸叶面肥料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在运输过程中应防压、防晒、防渗、防破裂。

2016年11月14日 09:51